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教育   4717篇
科学研究   200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713篇
综合类   54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When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local journalism in a networked media environment, it is crucial to examine how audiences attribute news with the power to define social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need to appeal to audiences by reinforcing a sense of local journalistic authority to assert the parameters of who and what is worthy of coverag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from interviews with a range of commercial television news viewers in Sydney, Australia. It positions view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people’s wider engagement with news, and in relation to their interpersonal and digital social interac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local audiences have conflicting attitudes to the role of television news, both contesting and re-inscribing the programs with the power to demarcat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t traces how local audiences challenge the ability of news to convey boundarie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rough processes of exclusion, connecting the contestations to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 individuals. It identifies that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nurture journalistic authority in terms of their local relevance, and it contributes insight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news by engaging with the means by which audiences themselves attach social power to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22.
课堂教学评估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管理教学。有效的教学评估涉及的要素应分为三个样态:既存样态、隐性行为和期待样式。有效的教学评估应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应使各方人员参与,以教育性价值为根本,定量和质化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3.
胡维青 《情报科学》2007,25(6):844-847
本文介绍了联合共享的King图书馆产生的背景、重组后的组织机构以及IT部门是如何实现集成的,归纳出King图书馆机构重组和集成IT管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流行后,大量信息和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准确把握疫情暴发期公众的信息获取行为及特征,分析探索错失焦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认知心理学等梳理分析错失焦虑、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及情绪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957份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检验模型,结合访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期,移动新媒体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接收推送分享与主动搜寻行为均衡,信息阅读观看的日均耗费时间较长,呈现高频次短时间隔获取特征。疫情关注度显著正向影响错失焦虑与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与错失焦虑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错失焦虑是信息获取的动机性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错失焦虑较高的个体更容易感染负面情绪;信息获取行为与负面情绪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不断上升,加之建设工程项目在发包过程中,项目各参建单位之间的组织架构呈现出模块化特性,因此从组织模块化的视角识别出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形式在模块化程度方面的两个重要维度,包括界面设计规则和近似可分解两个角度,同时引入各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基于196份问卷结果实证探究其对项目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形式模块化程度对项目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在组织形式模块化程度与项目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设计、采购和建造的EPC模式下,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更为明晰,参建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效率和协作情况也更为突出,较为符合高界面规则明确性和高近似可分解性的模块化组织形式,对项目创新绩效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还要对项目组织形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6.
成波 《情报科学》2006,24(3):451-454
本文从战略信息系统入手,分析了组织战略决策中的决策者情报行为(竞争情报行为),探讨了战略信息系统对战略决策中决策者情报行为的支持。  相似文献   
27.
阐释了羌族释比图经《刷勒日》的内容,并提出了该图经的研究方向,以及抢救与利用这些图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网络版权问题日益凸现。要解决图书馆公益性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合理使用”与“法定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诺思、青木昌彦和斯密德等人的制度演化理论的评述 ,着重讨论了个体的认知心理和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演化路径的变化 ,并指出这种基于个体心理的制度研究可能形成一个令人期待的“行为制度理论”。  相似文献   
30.
基于过程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证实理论模型是信息技术采纳领域的两个重要行为模型,分别解释了信息系统采纳前和采纳后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静态的行为模型不能说明信息系统采纳前后行为的动态连贯性。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证实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系统采纳前后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模型。研究通过方便抽样获得样本,以纵断面的数据为依据,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模型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为信息系统采纳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