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34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1181篇
教育   255842篇
科学研究   9520篇
各国文化   3358篇
体育   11881篇
综合类   6478篇
文化理论   2333篇
信息传播   49085篇
  2024年   740篇
  2023年   3360篇
  2022年   4274篇
  2021年   4377篇
  2020年   3551篇
  2019年   2905篇
  2018年   1692篇
  2017年   2892篇
  2016年   4281篇
  2015年   7157篇
  2014年   21384篇
  2013年   14520篇
  2012年   16849篇
  2011年   32116篇
  2010年   35148篇
  2009年   31524篇
  2008年   27338篇
  2007年   21973篇
  2006年   20921篇
  2005年   18207篇
  2004年   18140篇
  2003年   14585篇
  2002年   10582篇
  2001年   7908篇
  2000年   6089篇
  1999年   1394篇
  1998年   963篇
  1997年   820篇
  1996年   625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520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贫病交困的晚年,用全副心力酝酿写成的。他以先前看见的一个年轻军官弑父为情节核心,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志趣和生活倾向的儿子:老卡拉马佐夫纵欲贪婪,大儿子德米特里粗野率直、狂暴任性;二儿子伊凡对社会抱着犬儒主义的怀疑嘲弄态度,小儿子也就是作者的理想人物阿辽莎却真诚地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邪恶。  相似文献   
242.
在这里工作了12年,李志林熟悉麻栗坡烈士陵园大部分烈士“房子”的位置以及他们的故事,更何况,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相似文献   
243.
244.
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进人社会前十多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么学习有什么可谈的?实际上,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着“人人可以为之,人人却未必擅为之”的现象。同样人校学习,同样的导师,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因对学习的内涵领悟不一样,导致个人对学习的投人不一样,对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及内容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245.
246.
鲁迅的审美取向可以提挈为四维:"尚新"、"主用","崇力"、"弘真"."崇力",即"以力为美",是鲁迅审美化"社会话语"的主旋律,是鲁迅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深刻体认,也是鲁迅创作风格的显著征象.鲁迅"以力为美"的审美取向迎应了中国近现代救亡、启蒙的历史使命的吁求,有久远的感召力和型范意义.  相似文献   
247.
单晓坤 《考试周刊》2009,(44):167-168
本文作者从《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在新课引入、教学方法、课后思考题设计等方面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指出教师应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48.
<怒吼吧,中国!>一剧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反映的是苏联对以英国为核心的帝国主义联盟的担忧.由于该剧的情节和此后发生的万县案相似,剧作被国内批评家认定为是万县案的写照,并逐步强化了两者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史实被人们忽略,反帝话语的影响力则显露无遗,一个秉承苏联官方政治意图的剧作最终被改造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预言.  相似文献   
249.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50.
丛萍  陈放 《出版参考》2009,(3):40-41
1958年《茶馆》首演,至2008年走过了50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戏剧,而是北京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