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7614篇
科学研究   632篇
各国文化   850篇
体育   954篇
综合类   345篇
文化理论   388篇
信息传播   418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872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929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郁进 《出版科学》2001,(4):77-77,76
盼望已久的《出版史料》,终于由开明出版社在北京编辑印制了2001年第一辑,重新与读者相见了.这是对出版史研究做出的新贡献,也是令关心和需要这个出版物的人感到非常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63.
眭骏 《图书馆杂志》2001,20(8):49-50
本文是对清代学者阮元所主持编纂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所作的一个简要评述,意在为读者钗勒出此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目录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4.
65.
1949年前后,有一小批原在大陆成名的作家,或从事化交流来台,或随兵败大陆的蒋介石去台,或从海外辗转赴台。这些作家有的其实是政客,只不过是从政后仍不忘写作,或因主管台湾艺工作的需要写了一些艺方面的讲话和章。还有一小部分不在政界而在学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国乐”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和发展颇为迅速,专业的“国乐”团体纷纷涌现。“国乐”的研习人数也与日俱增,“国乐”的专业研究、表演水准呈普遍的提高态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欣赏、学习、研究“国乐”的广泛群体。笔者认为,“国乐”曲调优雅、柔美,“声韵兼备”的艺术特色;“国乐”那独特的民族亲和力;“国乐”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心物一体”的哲学美学思想;其民族乐器“易买好学、携带方便”的特点,以及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调节社会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独特作用,是“国乐”得以推广、传播、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7.
克东 《中国集邮》2001,(8):14-15
1967年10月1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随后,各地报刊均刊载此画,还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量高达9亿多张:1968年8月1日,发行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由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设计,票幅40&;#215;60mm,影写版印刷,印量5000万枚。此票发行后,为了不因油墨过重而玷污画像,保持画面完美,邮电部曾发出“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的紧急通知。后来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才予以改正,可谓中外邮政史上的奇闻。  相似文献   
68.
小议藏书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中的一颗瑰宝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发挥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他们节衣缩食,典衣当物,为求一典籍甘愿竞折腰,他们所痴迷的却是那一册册散发着墨香的图书,他们的职业道德可歌可泣。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历代藏书家流传下来的那些独具特色的藏书印。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藏书主人在自己购置的  相似文献   
69.
70.
一些邮友对《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关于“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的表述提出意见,特别是对《木刻图》封的分类归属,为什么是“普通邮资信封”而不是“美术邮资信封”提出了质疑。本试就有关问题谈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