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由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合肥市文化局主办的“赖少其金石书画展”于2007年4月26日在合肥赖少其艺术馆隆重开幕。省文联、省书协、合肥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和省内外部分篆刻家、书画家出席了开幕式。4月27日上午在弘翔宾馆举行“弘扬赖少其木石精神,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2.
祝扬 《收藏》2007,(11):84-85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到明代,无论技法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对清代书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晚明画坛“松亭派”书画家——董其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3.
《新疆教育》2012,(12):F0004-F0004
著名书法家朱学义先生简介 朱学义1932年生,大学文化,高级美术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九岁开始学习书艺,从师于清末王秀才门下,苦练书法,至今已六十余载,博众家之长,自成风格。观其墨宝道劲后迈力透纸背,厚重雄肆,字会神韵,天章之锦契于妙处,以无声之音,憾读者肺腑之心。  相似文献   
114.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年暮春的一天,他约好友祝枝山游览姑苏城外的狮子山。狮子山面临木渎古镇,背靠姑苏城,风景秀丽,是游览的好地方。来到狮子山下,他们沿着蜿蜒的山道往山腰里走,远远望去,那山峦就像一只静卧的狮子,显得威猛、雄伟。  相似文献   
115.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省会长沙的一家咖啡馆里,我认识了侯观环(别名“麓山顽石”),只见他一头披肩略卷的长发,一身简单随意的休闲装束,显得特别精神,也很有艺术家气质。他很健谈,性格爽朗,聊天中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即兴赋诗,后来才得知,他是应朋友们盛情之邀来担任我们主办的活动艺术顾问的。  相似文献   
116.
文忠 《新闻世界》2005,(8):21-22
2005年6月30日凌晨2点25分.当代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大师不仅对化艺术情有独钟.在感情上大师更是执痴情.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17.
为庆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纪念《档案法》颁布实施21周年,新市区档案局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了《档案法》宣传,并于近日举办笔会将宣传活动推向高潮,邀请了保定市日报社李庆恒主编、知名书画家赵凤桐、冉江等10余人现场作画,挥毫泼墨。以表达档案人为北京2008奥运会圆满成功以及档案法颁布21周年喜庆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8.
洪霁虹 《收藏》2019,(1):40-43
北京匡时2018年春拍曾拍过一件陈鸿寿的《隶书七言联》(图1),以82.8万元的价格成交,为拍场上陈鸿寿隶书作品的最高价。拍卖公司在介绍这件作品的时候曾注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陈鸿寿印鉴第65、75号印取自本幅”(图2、3)。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提出了松年的真实身份及历史上对其旗属记载错误,在其仕途经历记载模糊的现状下,从入仕途径、仕途生涯两个方面入手剖析,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对比研究,将能查到的史料,主要以地方志为主,与松年同时代的书画论集,及当下能找到的书画论集结合起来研究,总结出相关数据,结合其所在年代的时代特点,把关于松年身份及经历的信息在书画史上得以进一步明确,经过对其生平资料的整理对比研究,认为松年是蒙古镶蓝旗格图肯佐领下人,并且是通过"捐纳"走向仕途的,弄清这些问题能够更有利地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这位难得的蒙古族书画理论家的画学理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0.
谢礼波 《收藏》2009,(1):154-155
北宋书画家、赏石家米芾的“瘦、皱、透、漏”四字相石法,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经典。正确解渎“瘦、皱、透、漏”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髓,对于我们今天准确把握“质、色、形、纹”四大要素在奇石鉴赏中的相互关系,对于弘扬中华赏石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