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108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113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36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成就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建构一体性的育人体系、创新实践性的育人方法、深化协同性的育人行动,从“四个维度”铸牢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2.
焦裕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斗争性的马克思主义品质,因此,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过程是促进党员干部坚定无产阶级信仰、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践行马克思主义品质的过程。新时期,要加强对焦裕禄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品质的传承和弘扬,就要践行群众路线、贯彻调查研究之风、树立务实笃行工作态度、争做担当有为时代先锋。概述了焦裕禄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品质,探索了新时期党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路径。  相似文献   
9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生发于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生动实践,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内蕴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人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是激励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的有效路径。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需要以深化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网络教学为重要补充,以第二课堂为着力点,以加强社会实践为落脚点,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4.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建党精神是“源”,雷锋精神是“果”。新时代,在青年中弘扬雷锋精神必须要与伟大建党精神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9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起点与核心脉络,是党在百年实践历程中生成和发展的结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的精神基石与宝贵资源。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高校要积极探索其实践路径,发挥其深厚的育人动能。文章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蕴涵及思想资源,并提出强化理论阐释、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等探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96.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是提升课程理论性与思想性,有效实现课程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课程特色与学科支撑、深耕学理与讲好故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7.
文章首先阐述了“国之大者”的科学内涵,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国之大者”意识培育的引领作用,最后论述了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国之大者”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8.
该文从历时角度分析了“有被X到”结构的构式化演变过程,“有被X到”的源形结构“有2+V/VP”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逐步发展为“有2+无被动标记的VP”结构,再到“有2+有被动标记的VP”结构,然后经历隐退复兴形成了“有被V到”结构。构建“有2”和“到”的虚化用法复兴,是结构式最终能实现构式化的主要原因。复兴之后“新形式—新意义”配对成功,构式“有被X到”正式形成,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言者利用X表达对事物(事件)主观评价”,“有被X到”结构构式化演变是一种自为存在的过程,有其特殊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99.
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进行探寻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时代价值、指引价值以及支持价值三大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有助于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努力方向与实践路径。基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进一步在实践道路上走深走实。找准实践支撑、坚定实践信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前提;立足实践环境、探索实践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使命;把握实践根基、不忘实践本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灵魂。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共产党在筚路蓝缕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康正大道,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重塑现代化性质和方向,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