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81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先秦百家纷呈与思维差异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2.
从“师”的字源,“师”的群体构成及“师”的教育意涵的获得等方面对我国先秦时期“师”概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师”从原来的军旅之义引申表示军事长官,西周以后又泛化到擅长乐舞的“乐师”群体和在各种器物制造行业中因技术较高而被任命为主管的“工师”群体。当这些被称为“师”的群体兼职教育、大量从事教学活动之后,“师”逐渐积累了教事喻德的教育者意涵,最后“师”的主要义项也转移到指称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73.
商周时期,祭祀择士之射,经周公"制礼作乐"后,成为礼仪之射。射箭被创造性地赋予"竞技修德"的文化意味。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将外在社会秩序"礼",内化为君子之"德"。射礼竞赛以其"以德引争"的特点,成为君子"习礼修德"的教育手段。秦统一六国后,社会秩序由专制集权所控制,射箭转向娱乐,留存于民间"百戏"之中。先秦儒家的社会秩序关怀,左右着射箭竞赛的历史浮沉,并赋予其"射以观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个体层面,射箭竞赛成为"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道德修炼;在社会层面,射箭竞赛以"其争也君子"服务于有序和谐社会的哲学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74.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75.
春秋战国时期,一向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先秦诸子散文以其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了先秦诸子中道家和儒家的散文成就、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并从儒、道、法、墨四家的历史观、政治观、文艺观及其散文写作实践的对比研究中,阐述了先秦诸子散文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从而得出道家文化凭借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先进的文化内容的完美结合,成为这个时期先进文化代表的论断。  相似文献   
76.
《吕氏春秋》作为杂家是先秦最后一部集大成的关门著作,是自成思想理论体系的综合家、统一家。历来在其书的主导思想主于某家上是众说纷纭,而按之原书,均为以偏概全,根本不合其书屡屡申明的融汇百家欲求一统的立说宗旨和实际表现。其书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博采广收,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自行卓立;既有继承、选取和吸收,又有批判、改造和新创。  相似文献   
77.
美妙的先秦逻辑意识昙花一现,没有结出任何果实。本文在逻辑大师金岳霖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如:逻辑意识与思维内容不分,不利于形成专门的学问;先秦逻辑意识的“诡辩”恶名使逻辑意识后继无人;涉及先秦逻辑意识的重要著作语言晦涩难懂,使后人难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8.
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包括神学化的天人感应思想和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两大类。先秦道家所持的主要还是一种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老子、列子的思想中多少有些神学的天人感应观念,文子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是自然化的气感应,很少神学的成分,但他的感应之气既包括物质性的阴阳之气,又包括非物质的精诚之气,加上他偶尔也有"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这一类神学性质的天人感应思想,这就使得他的感应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性。先秦道家一直到庄子才基本抛弃了神学的天人感应思想,而从自然的角度来谈天人感应。  相似文献   
79.
我喜欢读《庄子》,因为读《庄子》可以移情。庄子的一生,贫穷平淡,却无拘无束。他没有留下令世人称道的显赫业绩,倒是为后人留下了《庄子》这部伟大的哲学和文学著作,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庄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80.
曲线进去是先秦谏说、论辩中一个被广泛使用而又极行之有效的战术。它大体包括“搭桥铺路”、“设疑诱问”、“寓逆于顺”、“虚笔传神”、“假痴不癫”、“巧问藏机”等八种形式,表现出谏说、论辩者高超、精妙,千载以后都令人拍案称绝的攻心、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