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317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104篇
体育   437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62篇
信息传播   13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11年8月5日,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山东区“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落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副市长王广正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2.
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的乐曲声冉冉升起;每个星期一的清晨,在厂矿、机关、部队、学校,我们也能听到它的声音,……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每个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都会雷打不动地高唱《国歌》,哪怕只有我一个人在唱。在周围人惊异和包  相似文献   
93.
仪式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它可以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然而在仪式中存在诸多矛盾,阻碍了仪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在众多的路径选择中,通过对仪式种类进行筛选整合并对仪式过程进行设计,可以促进仪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4.
身体的回归是在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的工具化、去主体化的潮流中,一种人类寻找自我与拯救的呼唤,并成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的主题。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试图将涉及模仿、体势语、仪式、他者等概念的人类学思想投射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之中。此研究将主要对武尔夫先生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和品评,并试图对于其中的一些理念的实践可能性加以探讨,希望为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教育的实践创新带来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相似文献   
95.
净身节,又称"泼水节",以"送瘟"为主题,是通过泼水的仪式来消灾、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作为存活于当地农村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是当地文化本体性的体现。通过分析该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净身节,从而推动该节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6.
幼儿仪式教育具有特定性、秩序性、象征性、情境性的特点。家庭、幼儿园、节日活动是实施仪式教育的主要载体。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晨起仪式、睡前仪式、生日仪式,幼儿园生活中的入园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以及节日仪式具有养成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幼儿文明礼仪、引导幼儿感受爱与生活的美好、形成幼儿社会归属感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7.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98.
国家公祭仪式是高度凝聚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的政治仪式,是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时空唤醒记忆以提升身份认同,仪式符号表征意义以增进文化认同,仪式操演规范行为以强化政治认同。这一作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时空局限、符号单调、操演刻板等问题,影响国家认同的范围、基础与实效。要扩展仪式传播途径,延伸认同范围;丰富仪式设计内容,营造认同氛围;注重仪式双向互动,激励认同行为,进而增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9.
政治仪式在青年国家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重大使命。政治仪式作为一整套稳定性、象征性、规范性、重复性与教育性的复合系统,从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层面深刻影响青年国家认同。以政治仪式构建青年国家认同,呈现出仪式符号、仪式角色、仪式情境、仪式行为的基本样态,为青年国家认同提供价值导向、身份塑造、情感激发、规范行为等特殊功能。新时代推进政治仪式对青年国家认同的建构,亟需挖掘仪式时空资源,刻画青年的集体认知记忆;精心设计仪式情景,激发青年对国家情感认同;科学推进仪式操演,强化青年对国家行为认同;搭建仪式传播平台,为青年提供国家认同载体。  相似文献   
100.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仪式的功能和特性,可将高校仪式分为成长型仪式、欢庆型仪式、纪念型仪式、竞争型仪式等四类。高校仪式活动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引领与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道德教化与行为规范、情绪体验与情感升华等方面。为充分发挥高校仪式活动的育人功能,高校应加强仪式活动顶层设计、注重仪式主体参与、依托媒体开展仪式、创新仪式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