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天辉 《双语学习》2007,(5M):19-20
看到西方学术之风席卷全国,所有的大学都采取西方教学模式,我只想说该停停了。也许我们的东西也很好,不比别人的差。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被西方文化同化.  相似文献   
12.
中西绘画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看都存在许多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不同风貌。中西绘画艺术的比较应在各自文化、哲学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比较才能得出相对稳定的结论,才能从本质上抓住两种绘画艺术的异同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13.
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在云南省教育厅机关大楼,无论是内部的工作人员还是外来办事人员,都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整个厅机关实现了“三无”:无在办公室内抽烟的人、办公室内无烟头、无烟灰缸。  相似文献   
14.
潘怀素 《视听》2023,(3):47-50
《大山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青春扶贫剧。该剧聚焦“时代楷模”黄文秀在广西百色市百坭村的扶贫故事,通过一个人的缩影展现中国广袤大地上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英雄人物群像。这部剧书写当代青年对时代和故乡的责任担当,是对脱贫攻坚的回望,也是对共同富裕的展望。《大山的女儿》主题鲜明,人物故事生动形象,是新时代以青春、扶贫和励志为题材的突围之剧,蕴含着重要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它以真实素材为叙事原型,追求艺术真实的写实之美、地域文化中民族特色的乡土之美、突破现实困难阻碍实现理想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5.
从真切再现当时社会生活风习的宋代风俗画中,可以看到画家们对都市繁华、乡村闲适的迷恋、对圣朝盛世的点缀升平,但是从传世的少量作品中仍能看到一些充满平民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真切的爱,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依君 《职业圈》2008,(4):106-107
文章简单回顾了农村题材小说的历史,然后从主题、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现状,最后预测其广阔前景,是与时俱进的大时代大文学。  相似文献   
17.
《女驸马》作为中国久演不衰的黄梅戏经典剧目之一,集委婉悠扬的唱词唱腔、细致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于一体,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而《威尼斯商人》则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五幕喜剧,其中女扮男装救友的情节和皆大欢喜的结局与《女驸马》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从舞台时空变换、演员表演方式和剧本话语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分别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性特点和西方戏剧的再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新海派"作家群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海派”作家群的作品远离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以表现都市哲学和市民生活见长,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倾向。时隔近半个世纪兴起的“新写实”作家同样以表现寻常百姓的凡俗人生为其创作宗旨。“世俗化”是其基本创作倾向。两代作家虽身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但创作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出“市民话题”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9.
写实小说在当代坛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新写实小说对生存“原生态”的揭示,对芸芸众生之“烦恼人生”的艺术再现,对生存本相的揭示,无疑又与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新写实小说在当代走俏的现实根源。本旨在通过对新写实作家总体创作倾向的观照,结合某些具体的本,并从本与现实的双向维度出发,深掘新写实小说所蕴藉、表现的生存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它们在推测萨特创作《墙》的意图时,却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反抗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写实之作;另一种则认为,《墙》是一部萨特用来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理论的哲理小说。而且在如何理解"墙"的象征意蕴上,它们的解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