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憨陀 《高中生》2013,(13):21
《三国演义》看来看去可看出一个字:容。三国鼎立,曹魏势力最大,何也?曹操下求贤令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土,未必能有行也。土有偏短,庸可废乎?非常明确地提出求才不可苛求全才的观点。张辽、徐晃等原来为叛将,到曹营后受到重用,列为名将。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以后,得到了不少下属暗结袁绍的书信,曹操看都不看,下令一把火全部烧掉,并为  相似文献   
142.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辟的话,现在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还经常使用。其中最精辟的有这样十句话: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仅用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布的粉丝,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相似文献   
143.
关羽北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丢失荆州,失去了对《隆中对》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关羽北伐的失败,其原因和责任却不仅仅在关羽一人身上,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对当时战略态势判断及战略决策、部署的失误。本文主要从北伐时机、北伐目的、战略部署等方面探讨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4.
小事不小     
《同学少年》2013,(7):22
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言中,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句话中,军事家刘备讲的不是作战谋略,而是对待小事的态度,由此可见小事的重要。小事小吗?小事很小。它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人们做完便将它忘了,甚至根本没注意到它的存  相似文献   
14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操不是被诸葛亮打败的,不是被周瑜打败的,也不是被孙吴联军打败的。历史学家在考察赤壁之战时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6.
《三国演义》“玄德南漳逢隐沦”一回,水镜先生对刘备说:“关、张、赵云都是力敌万人,但可惜无善用之人”。而当诸葛亮、庞统为刘备掌管军事之后,局面大变—“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王图在天府”……之所以想到此,是因为几天前走访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及所了解的情况而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47.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内容倾向上,历来被人说成是“拥刘反曹”的,作者罗贯中把刘备塑造成了道德信义的化身。理所当然的,刘备也就成了理想明君的典范,既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又诚实忠义,贵义尚情。果真如此吗?笔者不敢苟同,其形象塑造实在是有违作者的创作意图,给人以“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论《三国志演义》的人物描写:  相似文献   
148.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霸王气质的“枭雄”,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则“有德”而平庸,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下不断“醇儒”化的结果。儒家伦理观是个自我封闭系统,不宜培养开拓进取并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格,因此势必导致人物英雄气概的失落;再者由于主人公已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这自然极大地损害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9.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汉室倾頽,豪强蜂起,经过此消彼长的兼并之后,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刘备定蜀,废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并以其为基地,置庲降都督统领南中。刘备病逝后,除朱提得以保全外,其余诸郡"并皆叛乱"。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同时对原有政区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朱提、建宁、云南、永昌、越嶲、牂牁、兴古等"南中七郡"的新格局。诸葛亮以"抚和"之策治理南中,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民间长久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50.
"三顾茅庐"相关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备、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建立经历了相互选择的发展过程:刘备看重诸葛亮背后潜在的荆州地区广大士人力量,从而他的访请也就具有表率作用以体现其赤诚待人的个性;诸葛亮重视刘备所拥有的相对实力并借之实现个人抱负,却需通过刘备的多次访请来考察其知遇和信任。最终,意图上的差异在“三顾茅庐”事件中得到了统一并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