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华是西晋重臣,他虽然非常清醒地看到官场的险恶,但又以“儒者气象”身临其境,企求以进谏的方式救济时病,其艰辛步履不为时人后世所体解。对之众说纷纭,褒贬有别,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探求其内心世界,历史地理解其人其事,对西晋时代及其人物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22.
民国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博物馆文化也呈现出新的局面,尽管南通博物苑作为清末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真正在社会引起巨大作用的还是民国时期成立的各级政府主办的那些博物馆。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南通博物苑建设生态型博物馆,注重生态文明教育为例,从和谐的博物活动、自由的博雅教育、和平幸福的人与自然几个方面论述新博物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和谐作用。  相似文献   
24.
《史记索隐》所引张华《博物志》佚文是考证司马迁生年最重要的史料。它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肯定。有证据表明,施丁先生误读了这条史料。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据此,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相似文献   
25.
历来对司马迁的研究,多集中在司马迁本人,而很少谈及他的家世。本文通过汉代的爵位制度,对司马迁家世中某些时间点进行考察,可以推证出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出仕的具体时间,以及其祖父五大夫喜的卒年范围。同时亦可证明司马贞《索隐》所援《博物志》佚文的准确性,对司马迁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6.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赋中的大量语词皆有其来源,包括《楚辞》、《礼记》、《诗经》等著作.文章重点论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语词大多来源于汉以前的经典著作这一现象,因而得出《子虚赋》受楚文化、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论,并且指出其铺陈博物的作赋特点.  相似文献   
27.
1898年《天演论》的出版在清末思想界"炸响惊雷",它对清末初创的中小学课程也有显著影响。1902年我国正式设立中学博物课,最初5年内出版的中学博物教科书中进化理论却几乎阙如,其原因可能与当时博物课程的宗旨、《天演论》作为政论传入有一定关系。1907年之后,尽管博物课程的宗旨依旧,有些中学博物教科书中却开始有独立章节介绍进化理论,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进化论进入博物教科书的过程,是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具有"比较价值"的体现;它的出现,是《天演论》的出版惊雷炸响后降落的春雨,对提高博物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培植国人的科学理性,促进进化观念乃至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陈冰 《文教资料》2009,(19):72-7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晋代以前的丰富内容,还记载了晋以前的古代汉人的民俗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博物志>内容包罗万象,本文仅就民俗方面作了一些整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29.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诗经》研究史上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该著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诗经》中的部分名物作了详细而周到的解释,为后代名物研究树立了典范。关于《陆疏》的研究,前贤今人虽做出了多方面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文章就现存本《陆疏》的文本形态、编次特点,以及《陆疏》的作时、创作缘由等几个问题,考证发覆,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虚拟殷墟博物苑的开发过程,对物体的几何建模、纹理映射、交互行为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如何减小VRML文件体积、提高VRML文件的渲染速度以优化系统性能,在网上构建了一个逼真的三维殷墟博物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