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车锡伦 《家教指南》2001,(2):132-138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162.
敦煌变文在叙事的过程中以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为基础,同时进行了第三人称人物限知视角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人物限知视角的切换与流动.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限知视角的不断切换与流动,形成了敦煌变文独特的多角度叙事视角的特色.在这里,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能够掌控全局,摆脱时空的束缚,在复杂的事件中清出一条线索来;而限知叙事视角又可将叙述者与角色人物充分融合,透视人物的心灵.两种类型视角的交叉使用,形成了一种叙事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3.
说“变文”     
关于什么是变文变文的来源和界定等问题,历来众说纷坛。“变文”与“变相”是相辅而行的,是“变相”的说明文。“讲唱”,是“变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形式,是中国本上固有的东西。但“变文”不同于“讲经文”、“诗话”、“话本”等其它敦煌讲唱文学写本,不能以“变文”一词笼统称之。  相似文献   
164.
本文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简要探讨我国古代说唱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及流变。如唐代之前的《成相篇》和《乐府》以及宋元时期的诸宫调等等曲种。力求简单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简要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65.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以佛经内容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敦煌变文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是在1899年,学者在敦煌千佛洞佛经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变文钞本。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敦煌变文的校勘整理、词语考释和词典编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校勘整理为词汇研究的首要工作,而词典的编篡又是以词语考释为基础的。以敦煌变文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敦煌变文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6.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67.
变文的源和流概而言之有三:外来说,本土说,合流说.通过从传统文学对"变"的解释看非佛教变文及从经文和"变"的关系看佛教变文的论述,证明变文这种体裁源于中国本土文学,形式多样是题材不同而非体裁之异.  相似文献   
168.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七、八年来,敦煌语词校释方面较有影响的四种专著问世,这四种专著是: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变文校注》。本文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之上,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9.
《伍子胥变文》在佛教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其中却深蕴着儒家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如儒家的“天人感应”、“孝道”、“惩恶劝善”等思想,体现出儒佛交融的特点。考其缘由,在于佛教作为一外来文化,要想在儒家思想文化深厚的本土生存、发展,必须要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以努力寻求两种文化之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0.
古汉语中的互文、变文、互训知识,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翻译,需要交代清楚。一、互文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对举,是古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古文中常使用的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