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古代史官工作内容的角度观察,说明在古代档案工作已经存在,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档案”一词的提出,可实际上档案工作已在史官的工作中萌芽,并为我们早期的档案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22.
“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官的话语权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春秋笔法"是春秋史官发展出的一种价值评判方式,并在《春秋》中得以丰富。其中,"常事不书"始指对四时常祀中的礼崩乐坏进行关注,后也指对所有违犯了礼仪精神或常规的社会现象进行关注,所载录者即为"异辞"。"隐而不书"是对整个事件或事件中部分因素的失载,是建立在职业史官的原始叙述之上的二次叙述。除了亲疏避讳的目的外,它实际上是将事件留在历史的阴影处,借此表达史官的臧否态度。"爵号名氏褒贬说"和"一字褒贬说"这两类笔法都是一种"异记",其功能如同载录灾异的"记异"。史官在天命的支持下,利用职业传统,构建起自己的话语权,并为后世儒家取法。  相似文献   
23.
李强 《现代语文》2001,(2):24-24
大诗人陆游,还是一个撰写碑志的高手。封建时代,撰碑的“润笔”收入丰厚,但这活并不是人人都能干,即使能做到情并茂,也往往难处理真实性的问题,为后人留下“谈基”的话柄。陆游三为史官,深知“隧碑”之作对修史的价值,因此撰写的碑志大都坚持“质实”的原则,也有某些地方做了隐讳处理,但隐讳有别于“谈基”。  相似文献   
24.
孔子在司马迁心目中是一位不朽的"至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做了"世家"。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推尊孔子,一是受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二是受家学渊源影响,三是与他的遭遇相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既还原了被春秋公羊学派神化的孔子,打破了今文经学的学术传统,又给西汉思想界注入了理性的光辉,突现了可贵的学术良知和传统的史官精神。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展现晋与三晋史官的设置状况及其职责规范,阐述了其客观上对后世文化尤其是三晋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达到弘扬三晋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构思时,以考《易传》作者为本意.古人论《十翼》之所出,多归之于儒家,现在也有人认为《十翼》出自道家.考《左传》《国语》中筮例,通易者多为史官.汉有诸子出王官之说,言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如此推来则《十翼》出于道家倒非无稽之谈.但是诸子出王官之说尚有争论,以此作据而认定《十翼》出于道家或史官并不是十分适当.但春秋以至于后世,史官通易之学则事有所据,《十翼》或许出于史官,则确有其可能性.所以今作史官学术考辨一篇,以考史官之学术,上至先秦,下至史迁,希望对于考《十翼》之所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7.
李波 《云南档案》2009,(7):12-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先秦史官所具备的档案工作者角色,了解其职责与地位的变化以及他们所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和优秀品质,以期增强现代档案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8.
吴梅村所写的三部戏曲均为历史剧,部分学者已对此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吴梅村的史官心态与其戏曲的关系,人们却较少关注。他的戏曲作品中的题材选择、人物评价以及典故的运用等,都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史官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吴梅村戏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9.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家设立的专门图书编纂机构受到职官机构建制、国家政治局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对我国唐代图书编纂机构——秘书监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总体概述。  相似文献   
30.
杜甫“号为诗史”的创作倾向受到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史官文化氛围、史官意识、史官品格和史官的计使命等都制约着杜甫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