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2篇
教育   1845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在陕西新丰鸿门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是项羽一生中从胜利走向败亡的转折。也是刘邦、项羽从盟友转为敌手的开始。从此天下转入楚、汉相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高强 《华夏文化》2002,(4):15-17
司马迁对中国史学的重大贡献早有定论,其民族思想也得到了关注和研究。然而,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的贡献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史记》对汉族的形成,做了很多的工作”。下面我们考察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史记》动词直接作定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直接作定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直接充当定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的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等四类。它们能直接充当定语是由其特定的语义功能所决定的,N正与V偏的语义关系及特定的语义环境可避免人们将VN偏正型误认作VN动宾型词组。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项羽形象具有双重矛盾人格特点 ,项羽形象有两大审美效果———浪漫主义特征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论述“龙化”与刘邦的“造神”关系,兼及学术界的一些新说,并对先民的龙崇拜、帝王与龙、刘邦自我神化的必要性、司马迁的“天人观”进行了探讨。认为某些“新说”系源于对司马迁《史记》本的误读,其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春天,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秦始皇陵传来惊人消息:在陵园城墙以内封土东南侧,发现了目前面积最大的——“石质铠甲陪葬坑。”  相似文献   
17.
18.
艰涩的古汉语文法和线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是普通读者从史籍原文获取所需信息的两大障碍。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史书知识重组与形式再造,即支持从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维度出发获取史书中的知识,并以图结构的方式呈现所返回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对应的史书原文,从而在降低相关信息的获取与理解难度的同时,拉近读者与史籍原文的距离。然而,目前基于史书原文获取结构化知识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多在可视化呈现上与史书原文相割裂。因此,本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史书多维知识重组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史书多维知识建模、基于古籍智能处理技术的史书多维知识库自动构建与多维知识可视化三部分。最终将该系统应用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实现了其以人物、时间、地点、社会集团、职官等不同维度为中心的自动重组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秦代已置乐府,是不争的事实.汉代乐府置于武帝之时,还是武帝之前,历来存在着分歧.本文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资料的发现,论证汉袭秦制,汉初同样存在隶属少府的乐府机构,武帝只是强化了汉代乐府的职能.乐府机关搜集的民间歌诗,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情流露,对后世的社会思想及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尚未彰显,故<史记>不书,而<汉书>特志之.  相似文献   
20.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