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1篇
教育   704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秦观词远祖温韦,近承晏欧,下启周姜。在艺术上,秦观融会众长,把对传统的借鉴同自己的独创融为一体,创作雅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尽管其传世之作还不到百首,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宋词发展所起的承传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732.
本文运用了中国古典文论与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美学的角度探析了被誉为“七绝圣手”盛唐诗人王昌龄七言绝句的审美特征,由此认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既有悠远深邃的意境美,又有隐曲婉转的含蓄美;既有超渺澄明的清空美,又有豪迈奔放的雄浑美。优美与壮美同具,阴阳与刚柔并存,体现了鲜明而丰富的美感特质。  相似文献   
733.
734.
王红 《现代语文》2010,(2):26-27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大多文字简约,语言含蓄。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句富含“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笔者以为,正确而深入地解读“一苇”这一意象,有助于理解苏东坡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悟苏东坡在特定时期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35.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是文学吏上值得关注的现象,虽然后代诗评家对其评价不高,但从文学发展的脉络看,其在思想和艺术层面都有可取之处,尤其是悲慨的内容、含蓄的议论、俗白的语言、纵横的时空等都令后人不容小觑,这些方面对五代、宋元以后的诗歌及其它文学体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6.
概念解说: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考查间接抒情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谈。所谓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事喻理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737.
诗之所以为诗者,“贵在含蓄”。尤其古人在针砭时弊的诗歌中,诗人为达到既保全自己,又除弊兴邦的目的,往往采用避实就虚的巧妙方法,使诗“无画处皆隐妙境”。这类诗歌“言近而旨远”,对阅历浅薄的学生而言,困难可就有点大了。那么,该如何解读此“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歌呢?  相似文献   
738.
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语言文白交错,还不时地仿造成语,不易被理解,请老师给我讲讲。  相似文献   
739.
本文以翔实的材料论证了秦观远绍花间南唐,近承欧晏、柳永、下启周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肯定了秦词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0.
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含蓄是指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通过描绘形象加以暗示,使人涵泳想象得之。正如司空图《诗品》中阐述的那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引梅圣俞语云: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必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