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71.
苟爽 《文教资料》2007,(25):108-109
八番土司地区,地处西南部边陲贵州惠水县一带,地理位置偏远,不属于中国传统的农业发达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世居地区,中原文化的渗透不够深入。有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资料很少,只零星散见于元明清三代的官方正史、文献、地方志以及一些在黔地为官者之作中。其研究成果甚少,不为大众所了解。因此,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惠水八番土司的来源和发展做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以解决国内对贵州土司研究现状的缺乏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72.
明代万历时期,草塘土司主动请求"改土归流",这是草塘宋氏在土司治理下、与中央王朝的频繁互动中、土司内部竞争等影响下国家认同进一步强化的结果。万历二十八年,朝廷平定播州杨氏的叛乱,草塘地区得以实现"改土归流",逐步推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中原内地一体化进程,大量外籍移民的迁入,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因草塘宋氏有着良好的中原文化认同基础,改土归流后,在清代的科举教育推行下,宋氏由地方性酋长经科举入仕,进入国家官僚系统,成为王朝国家的臣民,并在治理地方上做出积极贡献,实现了自身的"华夏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3.
老司城土司时期的法律制度具有政治性、等级性、宗亲性和本源性,其许多内在的精神理念与现代法治理念殊途同归。公法领域,国家采取"土流参治",中央制定法直接对流官、武官和较高官职的土官进行规制,老司城土司地方政府对土司社会内部的公法治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私法领域,采取"因俗而治",中央政府不参与老司城土司私法领域的治理。法律具有很强的地理属性和民族属性,国家对老司城土司时期社会独特的法治原则,既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也促进了土司社会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74.
基于"五服"的族群观,古代中国自战国起便延续着"边缘——中心"的族群结构,边缘族群对中心的认同也表现出离散错位式、矛盾式、依附式、抵制式和主体式五种认同模式。从历史看,容美土司国家认同显然沿着一条较理想的路径前进。在这一路径中,"边缘——中心"的误解不断化解,边缘族群的国家认同不断加深,内涵不断丰富,进而促进了一个向心的边缘的形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75.
随着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联合组成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就2013年来看,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其一是"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经典著作研究;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其四是改土归流研究;其五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其七是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区域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构建"土司学"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而且为土司文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在研究视角、话语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史料整理、学术专著、团队合作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研究中予以改进。这里,主要评述前四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76.
改土归流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其不仅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贵州的控制,使贵州成为我国版图上一个新的行省,极大地影响着贵州的发展;而且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进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77.
《滇黔土司婚礼记》是清人陈鼎所著,是我们了解明清时期西南彝族婚俗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但在婚礼中却表现出来众多的汉礼,这与陈鼎汉人身份以及儒家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人类学家认为在同一认同标准下,社会成员所持有的文化差异会成为影响其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从族群认同角度分析《滇黔土司婚礼记》及著书背景,探讨了陈鼎族群认同,主要表现为对汉文化的坚守、士大夫阶级身份的认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278.
酉阳冉氏土司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李溪官坝创业、铜鼓潭巩固到忠孝坝全盛的过程。酉阳冉氏土司的族属歧说不一,经历了由汉而土家的变迁过程。冉氏土司对元明清三朝的酉阳甚至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表现为巩固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民族结构、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消极方面则体现在严酷的压榨与剥削和频繁的征调与讨伐等。  相似文献   
279.
《考试周刊》2019,(96):113-114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卓尼土司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多样性文化中极为璀璨的一支。但是目前对卓尼土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而缺乏和教育的结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作者在卓尼县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对卓尼土司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280.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一种特殊制度。本文在探讨土司制度的形成、演变和消亡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明代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并强调了这次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应是开创了中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先河。同时,还阐述了改土归流的意义和影响,肯定了它对贵州社会的稳定、生产的进步、产业的调整、商贾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兴起等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