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邵娟萍  周凌 《文教资料》2007,(20):103-105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评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的最初为满足物欲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到最后的对独立自我的塑造过程进行过阐释,而本文作者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对作品进行重新解析,从而说明嘉莉从堕落到觉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2.
梁启超曾经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过一篇未署名的批评文章《青年之堕落》,对清末出版的一本"淫书"《吾妻镜》大肆挞伐。该批评随后激起很多读者的反响,他们从不同角度回应梁启超,指出其批评中的武断、轻率与自相矛盾之处,激进的《大陆报》甚至进而攻击梁启超人格。由此可反映出梁启超在清末知识界的广泛影响,一言一行都会引起读者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3.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是一篇关于非洲探险的小说。一般认为,小说所描述的库兹是残酷而贪婪的殖民者的代表,但通过对小说的全面分析,可发现库兹的人性随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其人性变化呈现了堕落与回升的不对称的V字型结构。读懂了《黑暗的心》,可更好地认清人性的内涵,也认清人性内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4.
稻香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就像我说的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为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先把爱涂上喜欢的颜色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相似文献   
135.
自由的滋味     
梁文道 《课外阅读》2013,(10):52-53
<正>我永远记得那个傍晚,因为一道出口在天色渐阴渐沉之际为我敞现,生命自此有异。当时还在台湾,我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逢周五,可以从宿舍回家过周末,依旧是从学校搭车去西门町一带的食店和唱片店闲逛,用有限的零用钱在一本小说与一卷录音带之间犹豫踌躇。那天我买了一卷Bruce Springsteen的Born in the USA,是彼时美国最畅销的专辑,然后才满心期待地赶车回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平常挤得跟罐头似的巴士竟然有不少空位,免了一个多小时罚站摇晃之苦。我  相似文献   
136.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7.
李昱 《文教资料》2005,(32):148-149
根据弗莱及荣格的神话原型文学批评理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在他的长篇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通过主人公亨查德生命轨迹中的堕落与报应的必然联系,再现了报应对搅乱自然平衡的堕落的矫正,强调了堕落迟早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公正力量的报复这一母题。  相似文献   
138.
夏秋芬 《现代语文》2006,(11):67-69
80年代末期:“当时的苏联经济濒于崩溃,党的领导层贪污腐败、破坏法制,社会道德堕落,‘夸夸其谈,装模作样,双重道德’之风盛行,人民的生活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针对这一“世纪末”的社会现实,马卡宁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反思性质的小说。小说《审讯桌》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像当时的许多作家一样,马卡宁把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苏联社会状况。马卡宁在小说中描绘了苏联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审判”制度。作家明确地指出,苏联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抑、人人自危的根源就在于苏联时期的社会审查制度对人的个性的戕害和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全面剥夺。  相似文献   
139.
《异乡》是新世纪的问题小说。作品最本质的问题是“异”字。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大都市不再是人们理想的、更不可能是诗意的憩居地,城市的功能在发生变化,城市的一切出现变异。这种变异的城市结构、城市程序、城市生活却恰恰是现代人经常挂在嘴角、津津乐道的都市文明或现代文明。虽然大都市享有光荣与梦想,但在都市的角落有可能潜存着污垢和罪恶。因此,是文明还是堕落?让人们充满了疑惑。  相似文献   
140.
在《裸者与死者》这部震撼灵魂的作品中,作者不仅对美国的社会、政治、战争叫嚣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而且更以巨大的勇气把人们的行为思想、生活方式,甚至灵魂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全部赤裸裸地展示了出来。主要从作品本身入手,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他们的悲剧和他们悲剧的原因,意在揭露战争对人的摧毁、人的异化,同时向读者警示美国社会的法西斯主义、集权势力等各种潜在的反动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