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万历中叶以降,明王朝开始衰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统治者日益昏庸腐败。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清流士大夫大会东林,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清议势力。他们以孔、孟、程、朱思想为武器,争国本,争三案,抨击时弊;利用京察之机,打击贪官污吏;反对矿盐税使,并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开了斗争,最后惨遭阉党的血腥镇压。东林党人的悲剧,不仅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缩影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62.
宋代文人的士大夫化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文人广泛士大夫化的时代 ,文人的社会地位很高。遂以文字为能事 ,于是在诗中卖弄技巧、夸耀学问 ,因此形成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宋代诗人多兼政治家或学者 ,思辩能力强 ,因此亦导致宋诗重逻辑思维、讲求事理 ,以议论为诗的风气亦因此形成。但宋代统治者对于文人的思想控制极严 ,故宋人大多压抑个性 ,心理趋于内向与封闭 ,因此宋诗的气象也就较之唐诗小得多了。  相似文献   
63.
生而具有精美要眇之情感者,多具有诗人之质,自能与诗词相悦以解,而这种灵思美感,如若再加以深厚之修养,施于为人及治学方面,将更有卓异之造诣,能使作品达到关与善的和谐统一,这是士大夫词家的“词心”所在。而这类词家的创作,对于词的发展以及在由词向曲的文体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历来评诗词的重点,往往多集中在感性诗人的身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具有理性品位的士大夫词家作品,来领略理性智慧带给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同时试图探讨这一因素对于日后词的发展以及由词向曲的文体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4.
薛华  任先 《现代语文》2009,(12):46-47
本文通过对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品析鉴赏,总结了苏轼刚正不阿、积极入世同时又超越世俗、旷远宏达的士大夫精神及其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对词所做的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65.
茶的清幽纯净的自然属性与文人士大夫淳然淡泊的人格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净化其心灵,锻铸其人格,抚慰心灵创伤,获得心灵上的超脱,体悟到蕴藏在茶深处的生命意义,体悟到宇宙的真谛,最终达到一种澄清雅洁、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6.
四川僧人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的士大夫禅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圆悟克勤在与士大夫谈话时借机钳锤宗杲;第二,圆悟克勤重视与士大夫的交往;第三,圆悟克勤有着融合世法、佛法的思想。宗杲深得克勤禅学思想真旨,着意加以革新和发展,对于禅学普世化和士大夫禅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7.
存在主义者萨特有句名言:"文学要介入生活。"所以,"吃"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文学大师的推崇不无关系,也使这种俗文化更为优雅、更富有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8.
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③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④?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  相似文献   
69.
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与二王有交游来往的知名文人学士,他们为这一事件推波助澜,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复杂因素,有个人信仰、情感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失落后的宗教想像。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考查社会生活变迁的命题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引起了广大中学师生的广泛关注。这类题乍一看很难,但如果看透了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它们其实就是纸老虎。下面笔者结合两道典型试题,谈一下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例1(.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2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