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8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宗波 《金秋科苑》2008,(14):53-53
当前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的出现,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湖。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电工电子、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专业均可开设相关课程。本文从电工电子专业方面对智能建筑的通信系统,火灾报誓,安保监控,以及结构化布线等几方面的弱电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2.
23.
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数字,现在我们已经很确定:美国建国后的232年,第一个黑色皮肤的男人将走上国会大厦西侧台阶,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在一个黑人只占总人121数12.8%的国家,这一刻真的就要发生了。  相似文献   
24.
为集中展现当代研究生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中国研究生》杂志开展了封面人物推选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校、学生的高度认可。目前,2015年度《中国研究生》杂志封面人物评选活动已经启动。候选人事迹等材料将通过学位网、《中国研究生》杂志网站、微博、公众微信等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封面人物将由封面人物评选活动专题网站网络投票产生。欢迎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推荐优秀研究生参选。  相似文献   
25.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的"联邦三角"建筑群里,史密森尼博物院就位于其中。该院成立于1846年,其资金来源出自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尼对美国的遗赠,此举其目的为"增长和传播知识"。史密森尼属下拥有18座博物馆,座落在国家广场(the Mall)的两侧,是全球最大的博物馆系统,也是美国唯一的公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群包括: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国立艺廊、弗利尔和沙可乐美术馆、国立航空与太空博物馆、国立  相似文献   
26.
孙国维 《文化交流》2014,(11):32-35
浙籍著名画家徐纯中,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美国炎黄艺术研究院和上海炎黄书画院院长、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今年国庆节前记者采访了这位享誉美国的"爱心画家"。巨幅油画捐赠美国灾区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在该事件中共有2988人遇难,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后,导致了国际范围内的多国合作和人道主义的爱心活动。  相似文献   
27.
目前全国城市发展进程推进迅猛,项目开发种类繁多,项目功能定位多元,项目建设竣工之后,交付业主使用,一般需要40到50年的使用期,在此期间,本人重点针对办公楼宇、商业大厦、住宅小区等常见业态物业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常见业态物业进行分析,结合三线城市物业管理市场情况,对物业公司的经营和可能实施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8.
如果我们个人与机构漠视道德底线,我们多年构建的商业大厦可能轰然倒塌。几代人奋斗而获得的品牌与声誉,可能会毁于一旦,发自内心的对道德底线的认同与重视,是一个企业被国际商界接受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幸心理。也许我们要努力奋斗很多年,  相似文献   
29.
老眼看美国     
李庚寅 《教育艺术》2003,(11):62-64,26
走进美利坚 1994年,同外孙女迪迪乘了17个小时的飞机到了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乘客都走完了,可我还未找到来接我的女儿和女婿。这时只见一位高大的黑人跟着我们晃来晃去。我在国内听到过许多有关美国黑人的事,我有些害怕,不禁推着行李车躲来躲去,可是他还跟着我。女儿到了后告诉我,他是一个便衣警察,看到一个孤独的外国人,怕我受欺侮,所以在保护我。一到异国虽感到陌生,却给了我一种安全感。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