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汴水抒怀     
正[创作感言]写作是摒弃功利的心灵对话,是亲近自然的直接体验。要有激情、韧性和信念。激情,需要保持一颗童心,用纯真的心去感知世界。韧性,需要百折不回的毅力,与寂寞相伴。信念,就是要坚信:成功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相似文献   
192.
《江苏教育》2014,(5):F0002-F0002
在龙城常州的大运河畔,有一所年轻的学校——常州市怀德苑小学。15年的岁月,她已经从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追风少年,得到了龙城百姓的认可,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彭志祥校长就是这所学校的第四位掌门人。  相似文献   
193.
运河民俗的文化蕴义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民俗,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最终达到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在水一方的运河民众首先创造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民俗,并伴生有精神民俗的奇伟壮观;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开放色彩,在重整大运河的今天,运河民俗文化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提供着可资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和可待弘扬的精神;促进运河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焕发青春;这笔珍贵资源还将为未来开辟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热线。  相似文献   
194.
当你徜徉在古城扬州大运河畔的扬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内的时候,看到的一定是张张青春的脸上绽放着自信的花朵,听到的也一定是他们不绝的欢歌笑语……不用说,你也肯定能猜得出,他们不仅学业、就业很顺利,而且对以后的人生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5.
大运河为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南北交通要道,长期的开凿、漕运、维护和管理使得大运河成为南北文化传播交汇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北不同区域方言接触的重要通道。研究有关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山东、河南和江苏运河沿线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其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词汇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应该是大运河留下的语言"印记",可称之为运河方言特征带。  相似文献   
196.
《江苏教育》2007,(24):57-57
古老的大运河畔,钟声悠悠;通畅的太湖大道旁,书声琅琅。晨曦中,年轻的江苏省无锡塘南实验小学文明和谐、清新迷人。这所建于80年代初的新村配套小学,小而精致、微而有韵——棋艺结艺彰显特色,书香花香共溢校园。  相似文献   
197.
巍巍万善塔下,滔滔大运河畔,历史名城丹阳矗立着一所优质品牌学校——丹阳市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98.
今天的网络这么发达,为什么有人还要重走长征路?为什么炮火刚停,就有人要以生命作价,穿越阿富汗和大片的中东地区,执著地用脚去审视那片硝烟未尽的土地?这样的经历给记者留下了什么样的财富?这样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大运河之旅》,仍能感到,记者的脚印能延伸多远,读者的视线就能延伸多远,思绪也会随着作者的脚步和仰天俯地的笔触和镜头而起伏流动。 沈兴大,高级记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38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历史系,当年,即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社任记者。几十年来,采访过许多部门和行业,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作者从《今日中国》副社长、副总编的位子退下来后,眼睛几度手术,但这样的经历带给的财富把他心里的房间占得满满的。他想把这种经历积淀而成的财富,手写成几十页的稿纸,满怀热诚地想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留下什么。在与作者的交流中,我们更感受到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他所钟情的事业。 他说:“写有深度的稿子,不去那里采访是不行的。虽然网络迅捷,但网络和资料上的东西不管怎么用也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他认为,只有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才能去体会那片土地上的热度。能否真正挖宝藏,有时候就在于你是否比别人多走了一步。 从北京为起点,流经多个省市的大运河,已有2400多岁了。大运河依旧,而时代在发展。作者在谈到大运河时说:“如果再走大运河,我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既为当年没有看到没有写到的地方深感遗憾,也为当年留存在路上的故事激动。遗憾,是因为后来又对运河的认识有了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比如当初占  相似文献   
199.
随着申遗的呼声响起,世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信息。中国著名文博专家称:"未来若干年隋唐大运河的考古新发现,不但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还将更加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宝典。"  相似文献   
200.
隋朝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它的开凿不仅在水利技术上是一个突破,向当时的世界人民展示出了中国的强大,同时对提高华夏民族的统一意识,对中华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