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花间集》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 ,她以其题材的香艳性、情调的柔媚性、风格的婉约性等一系列女性化特征 ,展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2.
比较CSRI-50、BSRI以及CSRI三个性别角色量表中的词汇,发现男性化词汇体现出中西方在男性特质要求上的共性,而BSRI的男性化量表包含的体现强烈个人主义特质的词汇,中国的两个量表却没有,这反映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男性性别角色观的差异;女性化词汇方面,三个量表均反映出大学生对女性特质的观点趋于一致与传统.但与 BSRI 比较,“勤俭心细”维度体现出东方文化对女性的不同期待;与10年前的CSRI相比,CSRI-50缺少了“守本分的”“安分的”“娴淑的”等特质,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女性束缚的减少.而CSRI-50的中性化量表增加了“谦虚、孝顺”的特质,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另外,BSRI和CSRI中某些男性化和女性化词汇被归为中性化.总之,我国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观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性别角色仍趋于认同;另一方面,两性性别角色界限淡化,性别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33.
香港大学发布一项测试结果显示阅读能力阴盛阳衰。小学阶段,女孩的语文成绩普遍比男孩好。相对于“先天优势”的说法,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谢锡金教授在北京市朝阳区“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观摩研讨会上的解释是:“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更‘女性化’,对男孩子缺乏吸引力!”“在一项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花间集》所确立的"词为艳科"的传统入手,试图说明"男子而作闺音"是词作者"女性化心情"之表达,从而对花间艳词的价值作一肯定。  相似文献   
35.
方化民 《教育》2012,(12):5
正近年来,"男孩危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市黄浦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日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上海市第八中学在高中学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学,应对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男孩危机",解决学校"阴盛  相似文献   
36.
毛春义 《科教文汇》2009,(19):265-266
任何在服装性别上的实验都是其属性引发的。服装既有对人体和人格的从属性,又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这是其他任何物品和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消弭也罢,颠覆也罢,终将不能背离人之两性存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37.
在塑造老人桑提亚哥的“真正”性格的过程中 ,海和马林鱼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既是老人精神的象征 ,又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8.
江夏 《早期教育》2012,(9):36-39
乔伊斯·露丝查德建立了一个有着六大特征的女性化组织模型,幼儿园的组织规模、组织成员、组织任务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园更适宜于采用女性化组织结构而不是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由于构建女性化组织所需的管理特质具有细节化和柔性化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柔性管理策略来帮助幼儿园成为一个理想的女性化组织,具体应该通过树立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9.
《笔生花》作为一部由女性作家所写的弹词小说,在叙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女性化叙事方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常从女性视角出发,带入自己处境和心情;在结构上,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五个家庭的线索贯穿其间,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多线结构.叙事时间安排上灵活多变,在按故事发生的时间讲述的同时,运用了预叙、倒叙等形式,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40.
《红楼梦》作者通过对贾宝玉独特心理成长过程的描写 ,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是其独特生理、心理成长的结果 ,又是一种社会影响的结果 ,还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 ;正是有了这一女性化心理细致深入的描写才使贾宝玉这一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而成为不朽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