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不肯把手中的书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卷,指书。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相似文献   
82.
作为文言经典故事,《孙权劝学》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较大的鉴赏空间,这就需要教者选准切入点.柳老师没有对字词句进行串讲,也没有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和简单的字字落实,而是以诵读、积累、感受、培养语感为主要任务,这种简单、质朴的做法往往是很有效的.更可贵的是,柳老师没有将文言文教学停滞于"言"的层面,而是从文本内部找寻激趣点,挖掘出了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以"找寻三"的活动来趣学课文,其设计是精巧的.这给学生提供了品析的"入口",学生进入快车道,参与度高,思维量大,能对人物和文本进行多侧面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83.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84.
[教学片段]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5.
孙权极为重视与燕王公孙渊的交往,希望借此达到“普天一统,于是定矣”的恢宏政治构想。但东昊联合公孙渊的诏书下发不久,双方即反目成仇。公孙渊杀害了孙权派遣回访辽东的特使,又向曹魏称臣。这一变化影响了不少研究者对孙权与辽东交往史的认识。实际上,孙权经营东北的战略构想应该是吴、蜀、公孙渊三方联合,即以吴国为中坚,蜀国为左翼,公孙渊作为右翼,适时从三面进攻曹魏,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宏图。  相似文献   
8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共安排五篇课文.都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本文是其中内容涉及到读书学习的一篇散文.短小生动,意在引导学生养成勤读书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学好本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阅读文言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7.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孙权杀了自己的儿子。 孙权晚年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赐另一个儿子死。这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罪行。他只是听信谗言说太子对他不孝;而另一个儿子则培植自己的势力要与太子争位。  相似文献   
88.
本文做了《孙权劝学》创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受到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89.
孙权劝学》一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被编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在"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教学用书》对设题目的说明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在"整体把握"部分,《教师教学用书》有这样的阐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见,教材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孙权劝学》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