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讲评完试卷后,我采取让学习对子互相说算理的方法,以此检查中等生与后进生的知识缺漏处。任务刚布置下去还不到十分钟,亚雯便生气地向我告状:“老师,鹏飞不教我。”我微笑着说:“作为一个小组长,鹏飞不会这么糊涂的。”说完我便做手势让鹏飞过来,了解事情原委。没想到他第一句话便说:“亚雯学习太差,我教她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劝说了鹏飞好一阵,他才稍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  相似文献   
42.
黄济 《中国教师》2008,(13):30-32
一、楹联选介 楹联:也称对联,俗称对子。它是由诗、词演化二来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楹联(下面称为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两联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应。  相似文献   
43.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子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大学听说课堂的对子活动中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本文将展示如何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相对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子活动中来,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4.
陈建宽 《知识窗》2010,(10):26-26
这位老太太.很有意思。95岁,美国堪萨斯州人.名叫诺拉·奥克斯。她有这个想法时。已近耄耋之年。老伴先她而去了。子女也都长大了。孤寡的生活。令她窒息。于是,她对子孙说,要续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上大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满堂子孙,皆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的想法,差点让周围的人笑掉大牙。不是吗?这样的老人.本该是要坐享清福、颐养天年的。然而,她却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45.
周有所诵     
正当一位新教师在培训会上提及"班上的孩子一到习作课就不知写什么"时,笔者不禁问:"你们的孩子是否每天都在背诵?"对方为难地说:"只是背背要求会背诵的课文而已。"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于是提议,在借鉴周边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本人多年来坚持的"周有所诵"。教师在引导孩子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每周末分发给每位孩子一张A4纸的《周有所诵》的内容:格言警句2句;歇后语3条;三字经一组;成语10个;童谣,或对子歌,或古诗词1首;与每组阅读课文相同文体的  相似文献   
46.
说说对联     
金文 《阅读》2009,(12):15-17
同学们学习了《春联》后,一定觉得春联很有意思吧。其实春联仅是对联的一种。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它一般有六要素:  相似文献   
47.
《中国职工教育》2010,(8):44-44
安徽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不断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针对老职工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及新分配上岗的大学毕业生书本理论知识扎实的特点,开展“‘互补对子’共提高”活动,让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扬长补短,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已有100余对职工结戍‘互补对子”。  相似文献   
48.
J老师,男,中文本科优秀毕业生,招聘录用,初任七年级语文。根据学校安排,我与J老师成了“青蓝”对子,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49.
1933年7月,陈寅恪应邀为清华大学代拟入学考试国文科的题目,作文题为“梦游清华园记”。此外,陈寅恪还拟了一道对子题,上联为“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这道对子题后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趣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云乡和吴小如对这个“孙行者”对子题的标准答案进行了一番争论,邓云乡的《也说“孙行者”》认为“行”应读去声,所以“祖冲之”应是绝对。  相似文献   
50.
一、对联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创制是以汉字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在识字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对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