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398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189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仁与爱是儒教和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它们是两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精神类型:“仁”植根于人本主义传统,使儒教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宗教;“爱”植根于神本主义传统,使基督教成为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二者差异中也存在着相似点,不能将仁与爱完全划等号,也不能认为仁与爱存在文化上的本质的差别。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两种宗教对人类价值和终极目标的深切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完善自我,达到不朽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992.
黄亮  姚萍  李秀 《高教研究》2006,22(1):76-78
城市由产生发展到现在,成为了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它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城市的建设活动,都是人改造世界的一种思想意识的体现。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着人类的改造活动,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于是不同时期的城市就有着不同的风格。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人,思想上经历了从最初的“物”到早期的“神”,又从“神”向“权”的转变,再从“权”向“人”的发展后,最后回到“物(自然)”中。相应地,城市的发展在人的思想支配下,也由开始的“自然城市”到最后的“自然城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3.
谈起城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就是神。其实城隍的本意并不是神,而是城池。西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城的定义是“盛民也;从土城”,意思是将人民置于其中。清代古文字专家段玉裁,将“盛民”比喻成“如黍稷放在器皿中一样”,含有保护或守御的意义。而隍,许慎明确指出是“城池”。池都筑在城外,有水的称“池”,无水的就叫“隍”。《易泰》和《周易窥余》这两本与“易”有关的深奥作品中,都有“城复于隍”的说法。其意思是在城之外,还包有池濠。班固的《〈两都赋〉序》说:“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后汉书·班彪列传》也谈到首…  相似文献   
994.
教育家夏丐尊在《心·章作法》说:“无论是语、是句。凡是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种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因为一事一物的内容。本已无限。把无限的内容用了——字代替作符号。已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要想再从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不用说是至难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5.
老子君主论的核心内容是“无为”。君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有为之心,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老子君主论和孔孟君主论有两个形似神非。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是提出了“无君”的激烈主张。不过庄子的理论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君主制度的妥协。散见于《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道家思想则主张君主应该用无为的手段,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把道家君主论改造成为一种高超的统治术。  相似文献   
996.
苏格拉底用理性和道德改造传统宗教,认为神即理性;善为神的本性;用“灵机”代替神谕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媒介,肯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主动作用。苏格拉底怀着坚定的唯灵主义信仰,并以身殉道。苏格拉底的神是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中介。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998.
朱彝尊诗学和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都是醇雅,但在诗学和词学里的体现各不相同。诗学里的醇雅包括功能论上的言志抒情,风格论上的温柔敦厚而不愚,创作论上的以学问入诗。而词学里的醇雅在功能论上前后有变,前期和诗相同,后期则只是思想上的不淫邪而已;风格论上则强调统一的雅的风格;创作论上则尊重词的音乐性,固守词的音律。其中,功能论上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999.
芮夕 《快乐阅读》2008,(7):89-95
一"小洛,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我迷迷糊糊地爬下床,一睁眼,就尖叫起来:"鬼啊!"定睛一看,才发现我那风情万种的俏老妈正龇着牙问:"谁是鬼啊?"我心里哀叹:就是你,一大早就敷  相似文献   
1000.
王春雁 《师道》2008,(6):18-19
翻开中国教育这部悠久的历史,实在有趣得很。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长廊中,身穿一袭长衫手持戒尺的教师跟在“天地君亲”之后,高高在上,浑身洋溢着辛辣浓烈挥之不去的师道尊严。大大小小的学生到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先生鞠躬行礼。教师在“神”一般的光环笼罩下拥有崇高的威信和绝对的话语权,出语犹如圣旨,学生好比军人,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