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8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9771篇
科学研究   1017篇
各国文化   466篇
体育   1098篇
综合类   943篇
文化理论   204篇
信息传播   533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1021篇
  2014年   2557篇
  2013年   2038篇
  2012年   2507篇
  2011年   3353篇
  2010年   2996篇
  2009年   2712篇
  2008年   3396篇
  2007年   2148篇
  2006年   2029篇
  2005年   1836篇
  2004年   2115篇
  2003年   2082篇
  2002年   1558篇
  2001年   1357篇
  2000年   1092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央视版《笑傲江湖》自播出后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江湖风波”——讽刺指责声音之激烈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堪称史无前例,好像它是小说中的大魔头,正义人士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相似文献   
82.
83.
与纪录片(这里指人文类的影片)有许多共同要素的历史片(我们多称为文献片),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艺术门类。由于文献片更多地强调历史的特性,其自身的理性色彩使它较之纪录片天然地缺少了些观赏性。于是,在创作文献片时,如何能更多地考虑文献片的大众性,使偏爱剧情片的观众也能坐下来看历史文献片,就成为我们的一个大课题。笔者拟就今年参与  相似文献   
84.
金霞 《新闻前哨》2006,(10):28-29
在新闻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直面人物多侧面、多角度的矛盾对立和统一,真实描写他们战胜艰难过程中的喜与忧、甜与苦、得与失,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时代特征等闪光点,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觉得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85.
董立勃,一个陌生的名字;《白豆》,一篇陌生的小说。《白豆》发表后好评如潮,其电影、电视版权也相继卖出,可谓是名利双收。是什么使董立勃的《白豆》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在我看来,就是那份女主人公白豆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86.
87.
同礼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样,文学的历史也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具有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们之问有相当深刻的心灵的“默契”。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新文学运行的历史轨迹中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乡土小说和时隔60多年后的寻根小说的作家的“默契”自然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和流动的视角来看,二者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有声有色的地域性文化中所表现的自然生态下的生态和心态,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是相近的。它们的出现不仅不是对现实的疏离,相反却是文学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在陕西新丰鸿门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是项羽一生中从胜利走向败亡的转折。也是刘邦、项羽从盟友转为敌手的开始。从此天下转入楚、汉相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89.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写过许多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作品,其中的《记鲁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仍然闪耀着名作的光辉。重读这篇以真情和生命的意义写成的新闻特写,再次受益匪浅。 史沫特莱对鲁迅的记怀,是遵循着非常客观的规律,即从不认识、毫无所知到认识并被吸引、最后相知甚深并肩战斗成为战友的过程,使人们随着她的思路不知不觉间也就由浅入深地了解了鲁迅。这是一种不是手法的手法,当然也是最高超的手法,因为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它的作用只能是让读者感到真实。 全文可说是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  相似文献   
90.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