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钱惕明 《武当》2007,(4):12-15
武当丹派的源流 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北宗传人,而丹法却承接南宗,并融会贯通,主张性命双修,三教同流。现世存留的《张三丰全集》,是道家内丹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武当丹派武功行走架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王继普 《武当》2013,(6):50-51
丹道又叫内丹功或金丹大道,是我国固有的性命双修的修真大道。因为它同养生密切关联,被称为内丹养生学。学界也有称其为仙学和新道学的。丹道的派别很多,最主要的有东、西、南、北、中和钟吕派、三丰派、青城派、伍柳派、千峰先天派十大流派。各派均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吕祖为道宗。汉代魏伯阳真人,融大易、黄老、丹鼎于一体,著《周易参同契》,阐发修真之理,为丹道的奠基者。唐宋时,吕洞宾、陈抟、张伯端诸真人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他们  相似文献   
13.
李国兴 《武当》2006,(11):41-43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为清末全真教道士。其传世著作除《道德经讲义》和《乐育堂语录》之外,尚有《道门语要》。陈撄宁先生曾根据《乐育堂语录》和《道德经讲义》,纂成《口诀勾玄录》。他认为,欲修天元丹法,只读此二书足矣。1984年,台中李永霖、洪硕峰二位先生,又将《乐育堂语录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探讨太极拳本真的文化内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哲学、宗教学、体育学等理论,从修炼文化视角,分析太极拳思想、技术秉承《道德经》《道藏》等道家、道教文化精髓,探讨太极拳与道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道家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演化太极拳的世界图式;太极拳承袭道家、道教的“身体观”“内景观”的内求文化导向;道家、道教命功的根劲、养炁、洗髓、蓄神构成太极拳的功夫机理;与道之本体的合和向度,决定太极拳修为之高低;道家的“道化德生”造就太极拳性功的客观效应;太极拳的终极价值是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对挖掘、还原太极拳文化的原初属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庆春 《武当》2006,(3):41-42
修真之道,贵在性命双修。性命双修是道家内炼的大法,也是道家区别于儒佛两家的重要特点。然而, 什么是性命,并非人人知晓,如何把握性命双修的火候更是不易分说。前辈们的丹经典籍大都象言假义不肯明说,其中的深意大概就在于“天机火候不可轻泄,唯有德任道之士方可得之”。如果明白地直说出来,  相似文献   
16.
彭雪飞 《武当》2004,(4):56-56
道家提出“修真”之说,在中国传统的养生论中高倡“我命在我不在天”,提出性命双修之说,实为主要。性者神也,命者形也。俗话说:“修性不修命,此为修行第一病”。要想无病,必须性命双修。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什么?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快乐只是一个角度而已。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荆棘划伤了手指,可幸运的是没有伤着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运的是没危及性命。这些不幸之中的大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到它们像拨子一样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相似文献   
18.
鹿的角和脚     
1.一只鹿在溪边一边喝水,一边欣赏自己的倒影。2.它非常喜欢自己美丽的双角,但那又瘦又小的脚,使它十分伤心。3.这时,它发现一只老虎在盯着自己,便拼命地逃跑。  相似文献   
19.
明代亳州人薛蕙所著《老子集解》很有特色:集解取材广泛;诠释《老子》文字用韵;对《老子》文本解说求其原意;在解说中对朱程理学进行了批判;在诠释中论述了自己道体本虚,道和性命同一的见解;从《老子集解》可见明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看完电影《十月围城》,脑子里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为了保护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丢掉性命,值得吗?当然,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历史发展的大潮流里,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