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克尔凯郭尔说过一句话:所有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一钱不值;所以人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性命攸关。我知道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现在很多白领,那些成功人士,过的是完全秩序化、标准化的生活,表面上看很好,谈笑风生,但是我相信有些人的内心可能是一片荒芜。有些人看  相似文献   
92.
易露霞 《时代教育》2012,(10):56-57
发展高中生的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3.
柯亨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中对生产力这一基础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他认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能力而并非生产的力量,劳动力是生产能力不应该归入生产力,生产关系不是法律上的所有权关系,同时也重新阐述了生产关系及其首要性命题。  相似文献   
94.
陈毓照 《武当》2004,(5):51-52
陈撄宁先生是当代道学界公认的道家,道教研究权威,“仙学巨子”,其有人赞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这样一位学术权威在学术上是否居于空前绝后之地位,是否就无挑剔之处,陈毓照先生的文章提出了质疑。编者认为,在尊崇权威的同时又不迷信权威,这应是学术进步必要的学风。但编者又认为,学术界也不应为不迷信权威而无根据的任意贬责学术巨人。总之,学术研究的宗旨应在证理,而不在责人。我们推出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达到这一目的。至于作者对陈撄宁先生的评价,只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本刊希望道学,道教,开道研究爱好之同仁,有团结的大旗下,能积极参与讨论一些问题,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5.
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其《伊川击壤集.自序》与《皇极经世书》等文献中。在分析《伊川击壤集.自序》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垂训后世、情与诗歌创作、以物观物等几个方面来谈邵雍的诗学观,并论述北宋理学家的诗学观对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作为内丹学的重要著作之一,《无上玉皇心印妙经》历来受道教内丹家的关注和推崇。在众多注解当中,明代著名道士陆西星的《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在阐发精、气、神的内涵以及三者相依相济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形神俱妙但以心性超越为重点的性命双修思想,体现了内丹东派的道教理论成就,也反映出明代内丹学南北宗合流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7.
杜子宇 《武当》2013,(4):18-19
太极拳是武术,讲招法、论技击,不说技击的是操不是拳,不说招法的是舞不是武。武之神来于文,法之妙来于理,拳之绝来于功。所以,道法太极拳是借武生趣、借趣入道、法演太极的"入道之基",是练武通文、明理达道的修身养生功法,甚至被称为"第一要法"。武是养生手段,但不是养生目的。三丰祖师"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的慈悲规劝,李老先宗说太极拳"为修身实技,不单以武花小技逞能也。……不单为武备之祖,实为文修之真传也"的至真明  相似文献   
98.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3):29-31
七、性命双修(一)“性命双修”是武当拳功的主题,是仙道重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途径,也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组成部分。何谓“性”?何谓“命”?《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明代道人陆潜虚所著《玄肤论》中文日:“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可相离乎?”意思是说,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就是神,是思想情志活动,是先天之性,真性;命就是精与血,是筋骨肉及形态外在表现,是性的基础。现在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不知道“道”与“器”的相互联系,“有”与“无”的互为因果,“虚”与“实”的相互依存,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99.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道教的发展变化受到了士大夫的影响,如巫术等消极成分被逐渐摒弃,清净养性等积极成分被张扬了.与此同时,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也染上了道教的色彩,即性命双修.这种相互影响的实质是儒道在共振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0.
王安石融合儒道,将道家的理论思维引入儒家的政治实践,建构起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相贯通的政治哲学,为儒家政治宪纲作出理论论证。王安石肯定杨朱"为己"的合理性,表现出对个体物质利益、生命权利的关注。同时又区分了"生"与"性",力求做到"为己"与"为人"的统一。如果说程朱还只是中世纪的思想家的话,那么,王安石的一只脚已经迈向了近代。王安石的政治哲学也存在内在的矛盾,其天道本体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主要是为儒家的礼乐刑政提供了形上依据,而没有或无法为儒家的仁学奠定理论根基。他虽然重视个人的感性生命和物质利益,但认为一般的百姓只知"生",不知"性",没有赋予个体应有的自由和权利,王安石的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