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36篇
科学研究   81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5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133.
吴宏亮  邢恩源 《寻根》2015,(1):102-105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前夕,在短短十七年间豫剧迅速发展壮大、走红全国,融入由国家意识引领的戏曲现代戏运动中去,并开创了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里,现代戏在豫剧整个演出剧目中所占比重之大,是其他剧种不能比拟的。如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4.
同为国粹的京剧与水墨写意形式的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为表现形式。对于表意的艺术,既能会得剧中意者,亦磐识得画中趣,两者相得益彰,利于提高观众的审美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35.
陈昌友 《文化学刊》2011,(6):181-183
前些时,笔者读到一篇谈中国戏曲要"实现历史性的蜕变"的文章。文中提出要建立"现代型戏曲"。如果笔者理解不错的话:所谓"现代型戏曲",当然不仅仅指现在还在探索的现代戏,而是有别于传统戏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戏曲。说实在的,笔者近几年来读得多些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6.
晚明时期,戏曲小说创作趋向于世俗化,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艳情小说。由于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执政者没有精力治理文化市场。满清入关之后,戏曲小说的文化管理问题成为执政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梳理文献史料,考察清代戏曲小说的文化管理体制的完善进程,审视专制文化管理体制下戏曲小说的文化生态,从文本、戏曲表演两个方面研讨戏曲小说禁毁管理机制,论述戏曲小说禁毁的法律化管理形态,进而分析清代文化政策与戏曲小说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7.
文章从创造性地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的歌曲音调及技法进行创作和直接引用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改编三个方面来探讨聂耳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关系,认为聂耳作品是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8.
On April 5,2012,the Chinese opera"Little Erhei’s Marriage",a production of Ji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Shanxi Province,premiered i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n Beijing.Mr.Sun Jiazhen,  相似文献   
139.
堂会     
赵珩 《世界文化》2012,(3):41-42
自元杂剧开始,北京戏曲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至少从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就有了堂会演出,形式也各不相同。那时大官僚和富商家里蓄养戏班的风气很盛,我们看《红楼梦》知道,贾府从苏州买来一些女孩子,然后请人在家里教习并蓄养起来。家里的戏班演出是经常性的,但是班小演不了大戏,只能作为平时的家庭娱乐。  相似文献   
140.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