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4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62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5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引入"意境"来探讨元曲之美,并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来概括元剧之文章"有意境"的特征.其中"述事则如其口出"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成"述事则如出其口"或者"述事则如其出口",所以容易对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错误地阐释."述事则如其口出"的引入是王国维"戏曲意境"同"诗词意境"不同的关键.实际上,王国维在"戏曲意境"说中引入"述事"多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里面贯穿的是尼采的酒神、日神精神,而元杂剧也正是以这种悲剧精神为源动力,以"意兴所至"为创作法则,才得以构建"有意境"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52.
中国戏剧从传统戏曲开始生发,发展至今不断兼收并蓄。进入20世纪后,更与多媒体紧密融合,最常见的有戏曲电视栏目、戏曲电视剧、戏曲电影等呈现手段,借此改变了原本单一的观演模式。但要做到"移步不换形",就需要艺术创作者不断地对戏曲艺术本体,进行风格探索;对各艺术媒介的融合进行重新解构的技术尝试。要发挥多媒体的传播交互功能,在剧目选择上或新创作初期要融合多媒体视听语言思维,实现戏曲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3.
在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无论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是对于戏曲艺术本身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例,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从戏曲课程建设、戏曲社团建设、当地戏曲资源利用等方面,对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推进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栋梁 《初中生》2015,(4):30-33
记得小时候,奶奶喜欢听戏,戏里哼唱的长长的曲调,我听着总觉得自己的呼吸要中断了,但又总被吸引.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前门情思大碗茶》,觉得格外喜爱.它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韵味. 在编辑这篇稿子前,我特意又听了一次杭天琪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再次体验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养分.如今,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可能一边品茶,一边听曲儿,但京剧如同民族之魂一样,早已浸入我们的灵魂.你喜欢京剧等国粹吗?快来酷咖网(kuka.hnjy.com.cn),秀秀你的国粹知识和特长.  相似文献   
155.
凌濛初的戏曲批评,以《谭曲杂札》最具代表。文章就凌濛初针对"何、王之争""沈、汤之争"所作之评论,以及其与众不同的"本色说"、以"尾声"为代表的"作法论",进行了较为具体之观照。认为凌濛初于两场争论之所批所评,不仅皆持论客观、公正,而且颇具力度与深度,正当行者之所为,是其追求"元人风味"的戏曲认识观的具体反映。《谭曲杂札》之论"本色",不仅把"本色"与"当行"合而论之,而且还将通俗视为"本色"的内核,既机杼独出,又特色鲜明。而论"尾声",则着眼于"史"的角度,秉笔直书,融肯定与批评于一体,只眼别具。  相似文献   
156.
王斌 《东南传播》2014,(11):109-110
随着现代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市场形态多元,传统媒介的电视产品的品牌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河南卫视以文化立台,其王牌栏目《梨园春》以传统戏曲为基点、受众为导向、以地方戏曲为特色、市场为支撑打造节目。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为其他电视台地方戏曲节目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几度辉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进入新世纪,传统戏曲在剧种、演员、剧目、观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危机与转机并存。必须在遵循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推陈出新,争取国家扶持,积极推广普及戏曲。  相似文献   
158.
杨参军 《科教文汇》2014,(5):F0003-F0003
油画是西方的舶来画种,但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实践历程,中国的油画家们在努力学习和借用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将油画技巧融合在对自身生活的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59.
戏曲演唱艺术是民族传统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戏曲声乐的教学上,一直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这种教学方式却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尽管近几年来,戏曲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戏曲声乐教学的发展却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更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科学发声的训练手段,发声方法科学性不强,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0.
乐明 《上海集邮》2014,(7):9-11
7月6日《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鄂皖赣交界的湖北黄梅县城(431500)东北7.5公里的多云山。史料记载,黄梅采茶歌在唐朝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每年春天,茶农们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在漫山遍野的歌声中,采茶戏孕育成熟。清道光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