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花城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39-239
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个不会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不会报恩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2.
闫桂荣 《今日科苑》2009,(24):191-191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豳惑,中职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加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戍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34.
单梦雪 《广东教育》2008,(11):12-12
当诸多学子把笔触聚焦于“感恩”的时候,本文的作者却另辟蹊径,把笔触伸向了“报恩”,而且将这份难得的情愫铺染得唯美而动人。作者因看到妈妈头发的油腻而“心动(痛)”,随之而付诸为妈妈洗发的“行动”,最后又生发出幸福的“感动”。为了将这份报恩的幸福感生成出来,并荡漾开去,作者精炼“调”“浸”“揉”等一系列的动词来传递,借助“春光”“泡泡”“小花”等一系列意象来烘托,调遣“缓缓”“轻轻”“柔柔”等一系列叠词来铺陈。这就缓缓地而又执着地叩开了读者的心扉,让我们的心在感动之中阵阵颤动,又在感动之余渐生慰藉。  相似文献   
35.
老波 《新闻天地》2008,(4):34-36
为了报答哥哥小时候拼死保护自己的恩情,吉林省汪清县农业银行携款员朴世俊耐不住哥哥的苦苦哀求,贪污70万公款替哥哥偿还风流债和生意欠款。其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兄弟俩东躲西藏,到最不起眼的小厂打工,干最脏最累的活,朴世俊还曾流亡国外。渐渐的,朴世俊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埋怨哥哥不该把自己拉下水,  相似文献   
36.
黄伟,这个来自中国高考名镇、湖北黄冈的高考状元,风光无限地踏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如愿留在了首都,当了白领,买了房,结了婚,被父老乡亲们当成教育自己孩子的楷模,然而,在回报乡情与偿还房贷的双重压力下,他左支右绌,逐渐不堪重重负,最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无奈又回到了起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家乡……  相似文献   
37.
汉宣帝报恩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中,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为刘询)的童年最为悲惨,连朱元璋都比他强不少。小朱穷归穷,好歹是个自由身,而小刘才几个月大,就赶上了“巫蛊之祸”,祖父卫太子、父亲史皇孙的家族几乎灭绝,只剩他这一棵独苗。可怜小刘还没长乳牙呢,就吃上了牢饭,试问谁还敢跟他比惨?  相似文献   
38.
"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和光大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但在当今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却明显地缺失着.这一缺失既有害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析与讨论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品质的养成问题,旨在引发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和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愫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之中.  相似文献   
39.
楼晨光 《科教文汇》2013,(35):166-166,169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了。但我们身边,一方面有不知孝顺父母,不知感恩老师,受了恩惠不知报答有了成就不懂回馈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功成名就之士乐意于公益慈善事业扶贫救危但却方法欠妥遭遇尴尬的现象。传统的恩义文化链条本应能够传递正能量并承担积极的作用,但现实是它的确在日渐式微。幸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问题,并投身到具体的恩义文化传统的重构和传承的工作中去。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中,以重构新型的恩义文化,全社会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主动重构并传承恩义文化。  相似文献   
40.
王中华 《新闻天地》2006,(11):33-35
10前,善良的重庆女子周娅在街头众人的乱棍之下,救出一名流浪少女;10年后,她的家庭突陷危境:丈夫陈斌感情出轨,竟闹着留下孩子和巨额家产,要离婚与第三者重组家庭。就在周娅多方查找,找到青春美貌的第三者,并打算答应成全他们时,第三者却久久地低下头不敢面对,因为这个第三者,正是周娅10年前棍棒下仗义相救的少女林巧……多年夫妻婚姻陷危机1992年,23岁的重庆永川市女孩周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厂工作,其男友陈斌却分在一家效益较差的小型化工企业。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很快就结了婚并生下儿子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