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08年4月24至26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与文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和《东方丛刊》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就“中国文论的传统与当代意义”、“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中国文论的特色”、“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与审美经验”、“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理论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2.
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主办的“21世纪中国文论和当代和谐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我校举行。来自海内外的70余位专家聚集一堂,研讨中国文论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收到相关学术论文近50篇。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李大钊的新文学观包含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吸纳启蒙现代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文学的审美特性的本位立场这三个"爱真爱美的素质"。这一个起点,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今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进行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4.
刘云生 《师道》2016,(4):6-7
也许因为坐拥巴山,濒临渝水,与绿树作伴的缘故,在教育系统摸爬滚打,我始终迷恋"根"的意象,信奉"根"的哲学,并坚信真正的教育是"根"的教育。最需要的是扎根我来自"草根"。1987年从教,被改革的时代浪潮所激发,和10余位热血青年一道到大巴山深处,承包了四面环山、破败不堪的太兴村小,开展农村村小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135.
柏格森、厨川白村与胡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的文艺理论较多地吸收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厨川白村的文艺心理学的影响.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绵延”、“直觉”概念及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的文艺现,影响了有“主观战斗精神”的胡风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36.
苏轼作为宋代文艺理论创新的探索者,扬弃前辈观点,以自己丰厚的艺术创作为根基,提出了一系列卓有建树的苏门文艺见解,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了身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观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7.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38.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下,新时期文艺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三途并行向一途独进,三足鼎立向一家称雄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同时有其失误:一是经典文本与阐释文本的混杂性,二是翻译传播中的双重间接性;三是注重政治功利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当代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典著作评注期,二是理论体系探讨期,三是当代形态建构期,而每个时期的研究都各有侧重点与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百年的传播与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是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转型,三是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二是二元对立思维,三是研究方法和思想资源单一。  相似文献   
1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总是和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乐黛云教授率先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她就像一面大旗,一位领袖,指导着和吸引着中国各界学者介入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她鼓励,参加,介入,推动。在她的带领下,中国比较文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世界比较文学学术的前沿,让国外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二、把国外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引入到国内,活跃和更新了中国本土的学术;三、比较文学的方法给许多的传统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化工作。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第三个阶段的集中体现者。如果没有乐黛云教授的积极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就远远没有现在的辉煌成绩。在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乐教授个人也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年是乐黛云先生80华诞,《邯郸学院学报》全体同仁怀着崇敬的心情,特设"学术名家.庆祝乐黛云教授80华诞"专栏,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专程拜访了乐黛云先生,并围绕什么是北大精神、对北大的忠诚、走上比较文学之路、世界比较文学的三个阶段和人生感悟等广泛话题采访了乐教授。同时,本刊还刊登了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前校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曾繁仁教授撰写的《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一文,与访谈录一并发表,两文交相辉映,共同庆祝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乐黛云先生80华诞,恭祝她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