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全兴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远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如,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化遗存里,就出土有较多的陶质酒器,其中新津宝墩遗址里便发现了陶质的罐、尊、壶等酒器。继之则有商代三星堆遗址和其他同代遗址,以及周代的化遗存,均出土有陶质和铜质的酒器多种。如曩、尊、壶、觯、钫、觚、缶、鍪、釜、勺、彝等。可见当  相似文献   
132.
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玉器又作为这一时期大江南北特有的文化标志,书写了其灿烂辉煌的一页,至少八千年的用玉史,使玉文化从出生就为中华古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玉器以其精美绝伦、温润高洁的品质作为古人祭祀时通天神之媒介,掌握玉器的巫也逐渐演变为国家形式的王,以玉祭神、以玉通神现象的出现,人类从此便也步入了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3.
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化的发现和研究历程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受出土材料性质和质量的制约,各阶段研究的内容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在红山化的年代和分期问题上主张“西水泉期”和“东山嘴期”两期说,两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中原的半坡一庙底沟化和半坡四期化。认为以西水泉和东山嘴为代表的两种遗存反映的是红山化的历时性差别,而不是该化的地域类型上的差别。关于红山化的来源,族属问题需做进一步的论证,“玉器时代”和“玉兵时代”概念不能成立,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的发现,表明红山化在中国明起源和中国明形成的进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农业耕作方式①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刀耕火种。②“耜耕”或“石器锄耕”: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木耒(单尖——双尖),单尖木耒又发展为刃部扁平的木耜。形状类似后来的铁铲。后来又出现骨耜或石耜。③青铜农具的出现:商周时期出现,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但比较贵。④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除了铁犁、铁斧,还有铁铲、铁犁等。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至迟在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5.
在远古时期,伴随着线刻技术的发明,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造型技术和装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而今浮雕艺术运用在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如:日用品、工艺品,尤其是建筑物上的浮雕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这些浮雕从功用性来看,可以分为纪念性浮雕、主题性浮雕和装饰性浮雕三大类型;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6.
新石器时代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不和谐的音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杀伐、屠杀、人牲、殉葬、贪婪、残暴、腥风血雨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于是,贪欲、权力欲成为控制社会的主宰,社会的文化心态则表现出对于粗狂、狞戾之美的赞颂,时权力与财富的崇拜,对力量与威武的讴歌。而这些正是人类不断探索,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并日益接近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7.
庆安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庆安就有了人类活动。从"赵勤遗址"到"石尹"的石人石兽,以及出土的一些石器、铁器铜钱等,都记载着庆安的悠久文明史。庆安版画便是这文明史中的璀璨一支。  相似文献   
138.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是《破解彩陶之谜》,教材中提供给学生四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这些彩陶造型的观察分析其用途,从而想象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其中图片之一为《人形陶罐》,这是一件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代表,它高33厘米.上半部为一女童的头像,造型生动逼真,  相似文献   
139.
<正>1987年,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虎"蚌图惊世出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龙年。期间,围绕这一重大发现展开了一系列不断深化的龙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有4次全国性龙文化研讨会,其中有1次"龙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术讨论会"是在上海召开的,其他3次都是在濮阳召开的。历次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都以"龙"为主题,对濮阳市进行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展望,期盼龙文化研究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互为推进。一、中华第一龙,无愧第一  相似文献   
140.
彩陶豆浅说     
边琦 《山东档案》2012,(2):64-65
陶豆是由盘和柄足两部分构成的一种饮食器具,普遍存在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各文化遗存中,按照豆盘的器形又可分为碗形、缶本形、盆形、盘形豆等等。陶豆的质地为泥质陶,陶色有红、灰、黑三种。陶豆的功能应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实用器,一类为礼器。原始社会的人们多席地而坐,陶豆高高的圈足和把柄将豆盘举离地面,既卫生又方便,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饮食餐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