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安徽师范大学李铮教授和姚本先教授联袂主编的<心理学新论>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自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由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相似文献   
132.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3.
教学的基本矛盾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对教学基本矛盾的揭示,仅凸显了矛盾的认知性方面。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厩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对教学基本矛盾提出了情知统一的新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厩,前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涉及可接受性问题;后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涉及乐接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4.
时代在飞速发展,幼儿教育观念必须不断更新。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全社会,每个家庭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有哪些观念需要更新呢?  相似文献   
135.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36.
创新原理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新原理源于一定的创新思维,是创新规律的结晶和概括。组合原理、移植原理、变向原理、还原原理、迂回原理、完满原理是隐含在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创新原理。创新原理适用于一切发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7.
《论语》《弟子规》既是儿童学习国学的经典,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教育“经书”.《论语》的“学而时习之”,除“学习须常练习”的本义之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另有三种教学新义:一是“学以渐至”,即教学有序,不可躐等;二是“切已体悟”,将圣贤之语,体语自身,渐渐相亲,与己合一;三是“学思力行”,使学生学行结合,持之以恒,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38.
《梅子》考     
《梅子》,历代史志未见著录,《隋书.经籍志》载有《梅子新论》一卷,对于二者及其关系尚无人加以研究。敦煌类书S.7004存《梅子》佚文一则,与《太平御览》所存佚文二则合校,再佐之传世典籍,可考《梅子》为西汉梅福(子真)所著,《梅子新论》则为西晋无名氏所著。  相似文献   
139.
140.
明代诗人之冠冕的高启并非死于文字狱,而是死于他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及其苏州人的身份。元末群雄割据,高启生活在张士诚统治下的苏州,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密切,对张士诚颇多肯定。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对曾经依附过张士诚政权的人和苏州百姓大肆迫害,此时的高启多陵谷沧桑之感。《上梁文》仅仅是高启被杀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