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现在的在校学生,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之外的社会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62.
刘翠萍 《教育》2012,(25):5
据8月13日《成都商报》报道:17岁少年为上网拦路抢劫,被抓后不知犯罪;11岁男孩发布10岁女孩裸照,敲诈100Q币,让人读之心头不免隐隐作痛。这些案例主角虽都是"未成年孩子",  相似文献   
263.
妈妈般的爱     
2009年7月.我从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心中充满了教育理想的我来到了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任教。新穗学校是专门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一种特殊学校,是“问题少年”的集中地,  相似文献   
264.
针对当下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以及部分青少年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重点探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5.
近年来,未成年少女产下婴儿后将其杀死的行为不断见诸报端,其中又以未婚先孕者居多,对这些亲手杀死刚出生婴儿的少女母亲究竟应当如何认定其刑事责任成为了法律上的难题.若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和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中“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理念为据,此类少女母亲应否属于“从宽处理”之列?若能属于,对其“从宽处理”的依据何在?“从宽”的标准和幅度又如何把握?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此类未成年少女母亲所具有的人身危险性之评估,而对人身危险性的分析则要以其“杀婴”行为背后的主观心理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66.
怀念大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去世时,大哥只有16岁,还未成年,在家中却是顶梁柱了。那时,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和三十多岁的母亲,下有11岁的二哥和9岁的我,大哥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我们这个家。  相似文献   
267.
李俊 《考试周刊》2010,(55):231-231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品格和习惯受家庭影响较多.因此应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所谓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68.
发呆与天赋     
新月 《良师》2010,(1):46-46
大学的课堂上,我每星期都要和一群将成年而未成年的学生讨论一个话题。那一天,他们将题目写在黑板上:“学历与专长。到底哪一项更重要?”学历与专长当然都重要,但,实在比不上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天赋。学历或者是专长,都可以借由训练而达到,但是天赋啊,是那么神奇的生下来就具备的魔力。  相似文献   
269.
彭健 《广东教育》2010,(2):29-29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虽然14岁参加革命的父亲比做小学老师的母亲工资高出数倍,但是他的收入要全部接济我没有工作的爷爷奶奶以及六个尚未成年的叔叔姑姑。尽管住在大城市,但有时候.一样会为吃饭交学费发愁。乖巧懂事的我从不敢向父母伸手要一分零花钱,更别说买哪些花花绿绿的馋人的图画书——就是那种连环画也有叫小人书的。但是我就是馋!  相似文献   
270.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的使命。面对未成年学生,在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给他良好的建议、具体的要求、及时的帮助,让他各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发展,能完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教育理想。但是,常常让我们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常事倍功半,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呢?原因在于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尽人意,我们缺乏足够的说理能力,我们常常做不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