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梵”与“人”是泰戈尔重要的哲学思想,指导着其文学创作.运用丰富的例证,分析了泰戈尔散文诗中所萦绕着的“梵”与“人”的主题.认为“梵”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它无处不在,以多种面貌出现在泰戈尔的散文诗创作中.“人”则是“梵”所构成世界中最特殊的存在,“人”与“梵”的关系始终是泰戈尔散文诗创作中探讨、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2.
上海显然是接受海外文化的窗口。在租界华洋杂居的特殊条件下,上海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就有机会接触海外文化。比如李欧梵《上海摩登》介绍,从美国开到上海的轮船,同时也运来了美国的流行文化,水手在船上看通俗书、画报等等,到了上海卖给二手书店,其结果,上海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美国最新流行文化的信息。又比如鲁迅爱好的内山书店,也主要出售日本书籍给上海人。上海文化人到内山书店,能  相似文献   
63.
北京大学藏敦煌遗书D20号与伍伦7号内容皆为《金刚经》,此二件在内容上前后相承,可以缀合。在二件的汉文经文旁还附有非汉语的注文,本文认为这些注文属于婆罗米字母。更确切地说,是晚期草体于阗文,这些字母的作用是给边上的汉字注音。通过对二件中汉文经文与注音婆罗米字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唐五代西北方音、梵汉对音等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鸠摩罗什对音的《妙法莲华经》第七卷为个案,分析姚秦时期汉语的辅音、元音以及其他音系的特征。从而探究梵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姚秦时代上古音向中古音转变的一些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5.
夏敏 《百科知识》2014,(4):60-61
正"矫健的骏马备上金鞍,英武的青年骑在上面。锋利的长刀别在腰里,这三宝象征着吉祥平安,我用这三宝祝吉祥,祝愿家乡像巍峨的雪山。"这首藏族民歌赞美了安多青年的威武,他跨马、佩刀,是一个典型的藏族青年男子形象,民歌视骏马、青年、长刀为吉祥三宝的象征。藏族人的忠实"伴侣"众所周知,马在藏族的生  相似文献   
66.
本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烧梵塔"的起源进行考证,并且讲述了"烧梵塔"的流程以及一些传说故事,随后简单阐述了"烧梵塔"的文化价值,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7.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探讨了泰戈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指出了其哲学思想的泛神论性质及其“美是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哲学来源,分析了“美是和谐”命题的美学含义,展示了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即艺术创造是人生的亲证方式,是人的精神的自我表现,说明了泰戈尔美学思想是印度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美学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70.
“万物有灵现”是人类早期原始思维的基础,它通过一种想象的方式将对象事物拟人化、人格化,赋予它们生命和意志.“万物有灵”在印度衍生为“梵我同一”的审美理想,对印度古典梵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具体地分析了“梵我同一”在印度古典梵剧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