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古人习诗作文极其讲究用词的精练贴切,是谓“炼词”。在诗话词话中,曾流传下许多诗文圣手锤炼或彼此切磋最佳用词的趣话。一、以“苦吟”著称。贾岛为其代表人物,他们追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相似文献   
32.
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形成杜甫夔州诗的深层结构,赋予它生命体验的独特色彩:嗟老叹病的诗作,隐含着一种生命凋零的深切哀恸;絮叨琐细的生活诗真切流露出迟暮人对生的贪恋。杜甫反复在诗中咀嚼生命的痛苦,主要是因为壮志未酬,其仁政的理想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33.
章的前半部分通过考证,进一步论证了《戏赠杜甫》一诗非李白诗的种种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李杜关系予以重新检视,认为李杜的交情的确很好,但并没有达到后人通常认为的“知音”程度。而正确评价李杜友谊,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诗歌及创作主张、思想经历,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4.
趣味诗词     
1.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相似文献   
35.
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乍听起来你或许会迷惑不解,但仔细想来,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面包仅仅是满足身体需要的物质,然而你大可不必将它们都吃掉,  相似文献   
36.
李剑 《语文天地》2011,(23):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句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7.
《湘南学院学报》2018,(1):61-64
杜甫早年积极求仕,但一直沉沦下僚,最终流沛西南,漂泊终老。陇右诗是他刚刚弃官而去所创作的,这一时期杜甫依然心系家国,可渐渐追求隐退,不再积极出世。在诗歌题材的选择上,纪行写实、咏物兴怀成为主调,并呈现出情深意厚、清隽沉郁的特征。陇右诗是杜甫诗歌思想内容改变的重要时期,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杜甫的诗歌。  相似文献   
38.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古代同时并称于世的诗中双璧,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成为了各个时代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人们感情倾向的差异,李杜关系曾一度地被扭曲。因此,本文将重新考察他们交往时的具体情况和当时人们对他们的接受现实,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李杜之间短暂但却永恒的交谊关系。  相似文献   
3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传世佳作,现为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笔者有幸观摩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新课改教学实践课。其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课堂中质疑探讨时有些同学说"群童抱茅"是杜甫的败笔。理由是"南村群童"中"群"字说明不是个别,有多个人,而  相似文献   
40.
杜甫之诗,以“诗史”而独步诗坛,其人,以“诗圣”而感化后代。本文试就《茅屋为秋风所破耿》(以下简称(茅》)简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