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于杜诗中"吴体"的内涵,一千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谳。通过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标注"吴体"的四首诗的格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吴体诗"是一种平仄相对自由,即允许失粘、失对存在的律诗。它的平仄、用韵、粘对、拗救、对仗、字句等,与律诗相同。"吴体诗"与"拗体诗"无关。两者的区别是:"吴体诗"的失对、失粘,并不需要用任何平仄来进行补救。而"拗体诗"是有"拗"有"救"的律诗,它在律诗规范的范围之内。"吴体诗"来源于吴地"俚俗"之诗,杜甫推而广之。北宋晚期赵次公尚能准确分析,清代仇兆鳌、黄生已不能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993.
杜甫《进(雕赋)表》自述:“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跛及也。”前人对“沉郁顿挫”关注有加而对“随时敏捷”鲜有述及,记得上句忘了T+--J。“随时敏捷”的语意能指固然是‘‘。决”,但其语意所指,除迅速而灵活地对生活做出直接反应之外,尚有随物宛转、感怀深锐、紧贴生命等诸多意指。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与“随时敏捷”二者缺一不可的诗歌,不能分而述之,只宜合而观之。  相似文献   
994.
从永泰二年(766)春末迁居夔州,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沿江东下,杜甫在夔州寓居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杜甫创作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创作于夔州时期的诗歌占了三分之一。杜甫一生有七律一百五十余首,而夔州所作七律有六十余首,也占了三分之一有余。在成就上,夔州诗亦是斐然,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也选入了杜甫作于夔州的七律——《登高》。对杜甫夔州七律诗进行关注,并试图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这一类诗的文学成就,希望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杜甫的七律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现存朝鲜初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兼诗人徐居正的作品中,与李白有关的材料多达171条,与杜甫有关的材料多达295条,李杜并提的材料有23条。虽然徐居正作品中李杜并提的材料数量不算多,但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结合其创作和文学观念解读这些材料,不难发现徐居正对李杜二人的评价未分轩轾,或整体褒扬李杜诗才,或具体评价李杜诗风,均持李杜并尊的态度。同时,徐居正对李杜诗风和特点的认识与同时期的一些中国诗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其中亦不乏独特之处。解读这些材料,不仅可以窥见徐居正的独特诗论和接受李杜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能梳理出"李杜优劣"论在高丽和朝鲜时期的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996.
主题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主题的生成是主题探究式教学要解决的第一项任务,也是创新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从作者、题材、体裁生成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需综合考量文本、学情等各个方面,围绕作者设计探究活动,围绕作品主题设计...  相似文献   
997.
998.
由于未经实地调查、所用地图为民国旧本和缺少考古资料的证明等原因,严耕望先生对杜甫入蜀行程北段路线的文献考证有较多商榷之处。运用沿线新发现的北朝晚期至唐代石窟、石刻资料以及实地调查资料,考证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由陇入蜀北段行程的确切路线为:天水——南河沟——平南镇——张家峡——天水镇——盐官镇——祁家峡——石堡镇——青羊峡——石峡镇——八峰崖石窟——纸坊镇——殿山梁——沙坝——抛沙镇——成县—支旗村——栗川——木莲花掌——小河厂——白水镇——略阳。  相似文献   
999.
长期以来,杜甫的身上一直笼罩着诸如“诗史”、“诗圣”之类的光环,撇开这些称谓的细微差异不提,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政治角度去凸显杜甫的伟大。的确,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同时,杜甫也有着平凡人的七情六欲。此不但无损其伟岸形象,更平添了后人对其情感上的亲近之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本文拟就其表达亲子之情的作品,探析一下其教子诗中流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方法,这其中或者不无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00.
李白与杜甫是诗歌史上并驾齐驱而又差异巨大的两住诗人。二人有着迥然不同的人格精神和诗歌风貌。前者可以“仙”“圣”之别概括,不同的人格精神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存在状态。后者可以“真”“善”之别概括,具体体现在意象世界的浪漫与悲怆,抒情方式的奔放与迂回,审美追求的求真与求善。但至真与至善,最终达到的都是至美之境,所以在此意义上,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