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949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345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5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国老人吴稚晖生活上很不讲究,但是却以八十八岁的高龄,成为当时有名的寿星佬。这主要得益于他迥异于人的养生经。一、不做官。他是最早的同盟会员,思想激进,文笔犀利,深受孙中山的信任,曾多次委他以高官  相似文献   
52.
清末明初,国家形态的转型催生了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论上,蔡元培基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认为立国先立人,立人必先兴教育,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实践中,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提出了公民教育的内容、目标及课程标准。总体看来,在民国初期,公民教育趋于独立性,思想得以确立,内容日渐丰富。  相似文献   
53.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女子修身教育的内容较清朝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本文力图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修身教育开展的背景,并且以《新制中华修身教科书》为例探索修身教育的具体内容,总结概括民国时期女子修身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4.
生育问题,历来备受人口研究者的关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生育思潮和生育政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国时期的节育思想与新中国时代的计划生育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我们能够合理的解读节育思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我们对生育调控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民国时期是昆明城市文化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昆明的山水景观和抗日战争塑造了昆明的城市文化。考察民国时期昆明的城市文化,为今天的昆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流寓促成的文化传播对区域文化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文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明清时期流寓宁夏人士所留下的各类遗产,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泽惠后世,他们的贡献与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7.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是从民国开始的,这段时期不仅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开端,而且还奠定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在政策的制定、师资的选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8.
民国江南旅游的兴盛繁荣,表现在观光旅游、宗教旅游、会议旅游、考察学习旅游、徒步旅游、骑车旅游、出境游、入境游等方面,有效地加快了江南地区城市近代化的步伐,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9.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析其时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资助政策,可以探究政府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今日中学生》2011,(17):49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