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445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78篇
体育   382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4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女子修身教育的内容较清朝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本文力图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修身教育开展的背景,并且以《新制中华修身教科书》为例探索修身教育的具体内容,总结概括民国时期女子修身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2.
生育问题,历来备受人口研究者的关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生育思潮和生育政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国时期的节育思想与新中国时代的计划生育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我们能够合理的解读节育思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我们对生育调控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民国时期是昆明城市文化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昆明的山水景观和抗日战争塑造了昆明的城市文化。考察民国时期昆明的城市文化,为今天的昆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4.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流寓促成的文化传播对区域文化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文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明清时期流寓宁夏人士所留下的各类遗产,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泽惠后世,他们的贡献与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5.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是从民国开始的,这段时期不仅仅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开端,而且还奠定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在政策的制定、师资的选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6.
民国江南旅游的兴盛繁荣,表现在观光旅游、宗教旅游、会议旅游、考察学习旅游、徒步旅游、骑车旅游、出境游、入境游等方面,有效地加快了江南地区城市近代化的步伐,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7.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析其时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资助政策,可以探究政府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永乐年间对外邦朝贡人员已有相关的接待制度,对此波斯文献也有记述,较为典型的如《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该著述记录了沙哈鲁王于1419年派遣的庞大使团在明朝所受的接待过程,过程包括迎接、筵席、驿馆接待、接见、赏赐、送使。此接待过程显示了明朝对帖木儿王朝使臣的重视,反映了永乐年间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总体呈现对西域国家更为笼络的态度。  相似文献   
59.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曰“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蘇,以字行。湖南长沙人。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60.
一、前言吴佩孚的人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既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吴氏的一生是与近代清末民国的历史相重叠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的人生是多元多变的,他曾是一代枭雄,在跌宕起伏的北洋时代一度崇尚武力,数度驰骋沙场,从首战大沽至大战胜奉,几乎每战必参。同时他又出身秀才,知书晓礼,行举有度,是出了名的“儒将”;他站位直系,为主效命,曾经配合曹银残酷镇压过工人罢工,但在五四时期的学生与军阀对峙中他又选站在军阀的对立面,对学生运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反对签约;他不仅反对把中国固有之领土——青岛,割占给日本,同时他又反对同室操戈,主张一致对外;他一生戎马倥偬,为了其崇尚的“武力统一”,不惜穷兵黩武,对中华家园有过深深的侵害;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他又爱国不渝,一再拒绝日伪的诱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