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2篇
教育   493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民间文学和舞蹈是民族艺术文化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两个部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发展历史,且都用自己的方式确认着本民族的思想特质和精神信仰,所以它们彼此间有着天然的同一共融性。然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双方都还存在着一些缺口或者缝隙,需要彼此对照或者补充,才能向前健康发展。在对陇南白马藏族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它们在内容表达上可以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在意涵阐释上,无论是整体寄寓,还是细节、意象的局部象征,都能互融互解。总之,双方形成了一种密切的交融关系,并对旅游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既有能促动旅游发展、提高产业效率的积极方面,也有导致旅游肤浅化、过度商业化的消极方面,更有未来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后可能产生的多面影响,都需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2.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经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发现活态“中原神话群”,在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后,取得显著成绩。钟敬文等学者认为,“推翻了过去中国神话贫乏、仅有断简残章的片面结论”,“改写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历史”。中原神话的发现和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拓展了中国现代神话的研究领域,大量丰富的、不断采录公布的民间活态神话令全世界学者惊叹和羡慕。本文从最初的1977年开始,溯源中原神话的发现、发展,说明中原神话延续至2007年的30年间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3.
旧范式下的民间文学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以及主体性,但忽视了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借鉴西方最新理论成果,构建民间文学的生活理论,重视情境和表演之于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目前,我国在著作权保护的一些新课题上有不足的地方本文将分析这些课题,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教学设想:《月光启蒙》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读来仿如一首清新宜人的小诗,回味悠长,那份从文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真情,又如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96.
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主要是叙事文学,即使是抒情诗、歌谣、谚语、等也不乏叙事性,并在主题的取向、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的运用和布局谋篇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它特有的叙事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几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7.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童话寓言集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文学作品集。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是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相似文献   
98.
一字妙联     
刘炜 《老年教育》2010,(1):38-3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联中仅一“墨”字。不少人遂以“笔、纸、砚、书”等字应对,却均不是佳对。惟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99.
近代民间文学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表现,这一问题曾经是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有深入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传统民间文学及其类型、近代民间文学及其类型、近代民间文学传承与传播中的民族情绪及其与族群、地缘问题等的密切联系、近代民间文学类型及其对于传统民间文学类型的继承与创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0.
人由自然的生物体向社会化人类改变,其标志之一就是民俗文化的创造和融入。民俗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可遁的,它都犹如某种基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某种精神的、心理的沉淀和思维定势,并不断演进,成为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规矩,和一种流行的模式化的活世态生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