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270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09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语言接触是语言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汉语研究必须注重与汉藏语研究的联系。文章从"语言之间的接触","方言之间、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与外来语的接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历史层次分析"四个方面对首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2.
从“这个歌星很白”看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释和界定汉语颜色词的文化附加义的角度,探讨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颜色词的偏误原因,并在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73.
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学习本民族语言,又包括学习汉语文。《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内容、标准和评价等方面。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文的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文素养。创设良好的汉语文教学环境,对实现汉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4.
杜芳 《西藏教育》2008,(8):33-34
所谓“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语言,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韵味、意味、情味,真正感悟汉语文的魅力。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品尝汉语文之味呢?  相似文献   
175.
何江慧 《西藏教育》2008,(10):29-30
近几年来,我区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农牧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农牧区教育基础薄弱,整体发展水平、教育层次较低,教育服务功能弱。去年下派到昌都县嘎玛乡中心完小支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对农牧区的汉语文教学产生了迷惑。近几年来一直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这儿很难实现,特别是在偏远的农牧区更为如此。  相似文献   
176.
曹魏代汉和晋代魏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深远。曹氏代汉和司马氏代魏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霸府统治阶段,以武力为后盾,在禅让的名义下实现了皇权更替。两者的禅代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依靠的力量、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禅代的方式三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7.
匈奴史事与北方森林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章根据历史记载,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岩画石刻以及孢子花粉分析结果等,大致勾勒了先秦两汉时期匈奴驻牧地区-现今祖国北方的森林植被状况,供大家与现在相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比较。本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利用古今植被状况的巨大变化和强烈反差,来警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冷漠和麻木,唤起国民保护草木植被的紧迫责任感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78.
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文白的转型适应了表达现代思想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为构建现代汉语奠定了基础.文白的转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隐含着价值观念的更新,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汉语自身发展的趋势和思想文化以及思维形式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汉语文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9.
二十世纪50年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逐步实行了“民主改革”。在这段广泛的基层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政权在康区的张力前所未有。在当时汉藏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翻译”这一角色在此历史进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通过对一位民改时期的“翻译”的个人经历的透视,以此展现当时的政治场景、时代更替与社会变迁,并进一步探讨“翻译”这一职业在“边缘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翻译”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必须将翻译活动置于话语/权力关系之中,置于历史情境之中来考虑。在实践上,翻译与地域空间结构、族群关系、社会转型和权力合法性的生成等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其超越了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成为国家话语传播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0.
太尉是否为秦官一直存在争论,而邦尉一职也不见于文献记载,然而新公布的太尉与邦尉封泥却说明这两个职官在秦时的存在。太尉与邦尉的职掌应该都与军事密切相关,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它们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与邦尉在秦灭六国前都已经存在,因此二者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职务.而不是一种职务的不同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