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反动的修辞》一书的作者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1915-)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最重要的著作应该是《叛离、抗议与忠诚》。该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现代经典,启发许多不同的学科。它和赫希曼大多数的著作一样简明易懂、轻薄短小;可是却承载了好几吨重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赫希曼著作一贯的特点,除了简短、易懂,从不卖弄或使用艰深抽象(同时也空洞无聊)的大词汇之外,更重要的是永远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和新视野,来回答重要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何群体或民族的游戏与运动生活的形式和类型,都从不同角度反应了他们的文化。”美国体育教育研究院的这句名言表明了美国人对运动与价值观的认识。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都认为:某一社会所组织的体育运动能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并且这些运动在思想和感情上还能对他们的人民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参加有组织的运动在美国非常普遍。首先,他们认为有组织的运动,机会均等。在体育中不同民族和经济层次的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取胜。其次,比赛中易于培养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包括勤奋工作和勇于拼搏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1976年,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人文学者齐聚威尔±的卡迪夫,“幽默与笑研究”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大会最后一项议程:讨论是否可以确定统一的幽默概念定义。经激烈讨论,与会代表给出了一致的否定答案。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3,(6):18-18
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先生因病于2013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15.
《反动的修辞》一书的作者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1915-)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最重要的著作应该是《叛离、抗议与忠诚》。该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现代经典,启发许多不同的学科。它和赫希曼大多数的著作一样简明易懂、轻薄短小;可是却承载了好几吨重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赫希曼著作一贯的特点,除了简短、易懂,从不卖弄或使用艰深抽象(同时也空洞无聊)的大词汇之外,更重要的是永远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和新视野,来回答重要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于洪海 《新闻窗》2007,(1):99-100
《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同志,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至死。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与其他左翼文化团体共同兴起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社联既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产物,又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主体。社联“马列主义的大众化”呈现出具备高度自觉、以对象为中心的特质,其大众化实践在青年读书指导和工农教育工作中的展开,具有与国民党争夺青年的政治指向。由于遭受国民党疯狂的文化“围剿”,社联意识到“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张力并自觉进行能力建构。以《社联盟报》为重点考察其“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理论和实践,对于深化社联研究,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的角度看,我国中小学课堂上学生开展的"社会探究"主要集中在德育课程中。中小学德育课堂上学生的社会探究与社会科学家的探究虽较为接近,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社会科学家的探究,二者之间在众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德育教师对社会科学家的探究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探究教学中不能违背基本的社会科学常识和方法,这是探究教学的底线。同时,德育教师应该在德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社会探究的德育功能,这是探究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王瑞凤  晓风 《山东档案》2011,(4):64+35-64,35
成仿吾,原名成灏,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社会科学家。1897年7月,出生在湖南新化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因聪颖过人,深受祖父宠爱,祖父曾考取过进士,故为他起名“仿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