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正松花江有一条支流,叫呼兰河。1930年10月,在被家里软禁7个月之后,一个20岁的知识女性,从呼兰河流淌过的那片土地上逃了出来,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也许,离开这里时,她回望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留恋,但这里却成了她永恒的记忆。她,就是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天才的女作家。她以31岁的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历程,留下了卷帙可观、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  相似文献   
222.
1945年我出生时,祖父的纱厂资产在上海纺织业排名第五,绍兴路54号家宅前后花园加泳池,几十间房几十个佣人。祖父四房太太,十二个子女,就我一个长子长孙,货真价实的"富三代"。一汽车从大西路荣丰一厂(今延安西路华敏国际商厦和华敏世纪小区)出来,前面不远处马路中间堆了沙包,架起铁  相似文献   
223.
在一本名为《美国校园文化》的译著中,有关于“走后门”的轶事。该书作者亨利·罗素夫斯基教授,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担任院长达十一年之久。他说,若干年前,哈佛大学曾经因为素质太差而拒收一位女生。然而,由于这位小姐的祖父是哈佛大学的主要捐款人和该校校友会的头头,所以学校感到十分为难。  相似文献   
224.
《家教世界》2013,(3):16
一年一度的华人社会最大的狂欢终于落下帷幕——年过好了。只是,小孩子手里那一叠压岁钿该如何打理?中国孩子的理财教育有待加强,但该如何正确理解理财教育?还是从压岁钿讲起。我小时候,拿到一封五十元的压岁钿,已属巨款,此仅限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才有如此大手笔,至于其他滴里嗒拉的压岁钿,都如数上交给父母循环使用——父母也要分发给其他亲友孩子的。那不用上交的压岁钿,除一小部分用以买喜欢的小东西,父  相似文献   
225.
用耳朵阅读莫言我十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民,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我放牧的那几头牛羊的饥饱。在农村度过的漫长的一段青春岁月里,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父。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有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  相似文献   
226.
课文《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几乎人尽皆知,且读者甚多;而小说《呼兰河传》,知道的人不多,读过的恐怕更少。  相似文献   
227.
我七岁那年,随父亲、祖父把家从河北定州迁到了北京,从此开始正式接受教育的生涯。在我们家,特别是迁到北京之后,并没有多少系统的、整理为文字的家规家训。长辈教育我们所依据的哲理多是孔孟之道、朱子家训等内容。我的母亲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遵循的也多半是这些。我的父亲任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军医处长,常年在外奔波,居家的日子并不很多,我对他早年的生活模式大多模糊了。而对我少年时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祖父。家规家风虽没有付诸文字,但见之行动的非常之多。在当时的社会,一般的大户人家都有一个堂名,也就是家的字号。祖父给我们在…  相似文献   
228.
朱绮 《中国编辑》2006,(2):73-75
在我的印象里,祖父画一幅山水需要画很长一段时间,往往是我以为画完了,祖父还要拿着极细的笔,在画上不停地点点儿,直弄得烟云满纸,苍郁斑驳,才把画儿挂在墙上。我于是高兴地长吁一口气:  相似文献   
229.
我曾羡慕过那些有家谱的人。他们不但能一口气滔滔不绝地背出自己的父亲、祖父以至曾祖父的头衔官职,有的甚至能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230.
定量有恒     
徐特立老人的两个孩子。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留下一个孙女徐禹强。徐家一棵独苗苗,祖父祖母当然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了。可是,祖父有个坚定的原则:生活上不准特殊,学习上要刻苦认真。孙女上学的时候,祖父要她住校,过集体生活。开始是供给制,祖父吃“小灶”,孙女只能吃“大灶”。改成薪金制后,祖父有专门厨师做饭,孙女只准和工作人员一起到食堂吃饭。他对孙女说:“你是革命的后代,不能坐享其成,不能滋长特殊化思想。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走自己的路,为社会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