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4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中丑的、滑稽的、边缘的并让它们占领文学批评舞台的中央.它强调对话、更替和相互转换,这对于解剖单一文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狂欢化视角对<我弥留之际>做新的解读,分析其叙事、结构和体裁上呈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可以将<我弥留之际>的狂欢化特征归纳为复调、两重性和死生交替.  相似文献   
122.
弗洛伊德"意识流"是基于他建立的精神分析学,包括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本篇就是运用弗洛伊德"意识流"探索福克纳的小说《喧嚣与骚动》,揭示其中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3.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南方意识。他的文学想象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同时,他所描绘的怪诞的人物和现象展示了南方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心灵和悲剧人生,浓重的悲剧意识是贯穿福克纳文学作品的一条主线。他的作品成了美国南方的百科全书,永远纪录下了南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他笔下的美国南方历史是人类经历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4.
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运用大量反讽表现手法,分别通过人物的两极对照、情节发展与主观预想的倒错,使同一人物前后形象以及不同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深思人物的命运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同时,反讽也可延伸至文本框架之外,体现在作者的心理矛盾上:作者福克纳对艾米莉是既怜又悲,对南方文明的败落既想忘却又很眷恋,所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既揭示了旧南方不可挽回的落没,又借此为它献上一枝带刺的滴血玫瑰、一曲动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25.
福克纳作品中新颖、引人入胜而又富于异国情调的主题和原始主义的哲学观念,对于促使欧洲人阅读他的作品、欣赏他的作品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加深了欧洲人对现代文明的失望,促使他们要转向欧洲之外去寻求那些主题和哲学观念能吸引他们、能令他们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解释福克纳在欧洲的鸿运。  相似文献   
126.
福克纳的乡土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克纳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意识。他不断地在自己“邮票般大小的故乡本土”上开掘,描写那里的人物、历史与事件,表现那里的乡土人情观念。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土意识,并对乡土———这个精神家园穷尽毕生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7.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8.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9.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黑人女性形象。由于角色类型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其成为解读福克纳对待南方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态度的独特载体。透过这群生活在美国南方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命运,我们不难窥探到福克纳对待旧南方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和思想的彷徨,正是这种彷徨和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同时具备先进性和局限性。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促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从而形成了他积极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笔触;另一方面,南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的思想,使他难以透彻地看清现实各种矛盾的根源和症结所在,使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彷徨之中的思考和探索,一方面使福克纳摈弃了不少美国南方作家一贯将南方描绘成一副悠远浪漫、祥和欢乐的乐土来掩盖南方悲剧性现实的做法,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福克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0.
这篇文章通过对福克纳作品《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分析,探讨作者是怎样体现人物的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人物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