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鼎铭文》是研究西周共和时期的重要资料。鼎的主人“”是周厉王时代的元老、西六师的统帅 ,在西周历史上颇有影响 ,其踪迹在《诗经》中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62.
谷林 《出版史料》2001,(1):51-51
聂绀弩有《重六十》诗,作于1982年。重即舒芜,出生于1922年,至此“周甲”,聂作诗三首寿之。以后并致信舒芜说:“我觉兄有大悲。以致我把庆诗写成吊诗……盖兄应有极大成就,偶因一挫而毁,真我辈之不幸也。”这“一挫而毁”,所指乃关于胡风一案的纠葛,是发生在1955年的一件大事。先是胡风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状况的报告》,即所谓“三十万言书”,接着引  相似文献   
63.
《天问》屈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中"顺欲成功,帝何刑焉"一句中的"顺欲"一词从古至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在罗列各家说法的基础上,试图结合相关材料进行一一辨析,以期探究《天问》中"顺欲"一词在屈原笔下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4.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11):F0003-F0003
安徽省蚌埠市会区大庆路小学始建于一九六五年,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760人,教师36人,其中有市、区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等11人。  相似文献   
65.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被神化以后,成了控制水情的神明,民间到处都有王庙供奉王。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是人们心目中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有关的史前传说同史实可能有些距离,从史学的角度,对从历史走上神坛的路径进行简略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66.
崔银锁 《知识窗》2007,(1):36-36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中国从蔓朝开始建立国家历经4000余年。其间沧海桑田,改朝换代,次数难举。据考证,各朝国号由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67.
陈琳、阮王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以散文见长,其“章表书记”享誉当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体现出了建安诗歌的特点;他们擅长小赋,为小赋进一步繁荣也作出了贡献。虽然两人文学成就相当,作品也都呈现出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但由于个体气质及人生态度的差异,两人的风格特色还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68.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闻之以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的一段话。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其所以把孔子的弟子子路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舜二帝相提并论,在于他对子路人格的肯定和嘉许。先贤们闻过则喜、闻善则拜、闻善则从的美德和品质,值得我们秉承和效仿。  相似文献   
69.
《教育文汇》2014,(19):14-14
近日,蚌埠市会区张公山第一幼儿园开展了以“感恩敬老,祖孙同乐”为主题的霞阳节亲子活动。  相似文献   
70.
古蜀史是指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以前西蜀地域的历史。在古蜀史料中关于"蜀之为国,肇自人皇"、"蜀王,黄帝后世也"、"本汶山郡广柔县人"、"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的记载皆出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从有关这些史料的典籍的时代及所述史事的考辨,可以证实近世所建立的古蜀世系观念是由传说而"层累"地造成的,它仍属传说的性质,并非信史。近年学术界在研究巴蜀文化时存在一种以"信古"的倾向出发而将传说与史实混淆,未能对有关史料进行辨伪,以致难以认识古蜀社会性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