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 ,他提出并实践的“追求真理做真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要“建筑人格长城” ,要“学习人生之道”等观点与原则 ,形成了以“学做真人”为目的 ,生活教育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为主要特点的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的模式 ,内涵极其丰富 ,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做真人”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做真人”是陶行知一贯奉行的人生准则和终生追求目标 ,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他提出并遵行的学生…  相似文献   
52.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53.
报刊撷英     
《山东教育》2005,(32):61-6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没有爱,何来师德;时时校正自己的道德坐标;师德须以公德为基础;适当分开私德和公德;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5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55.
以伦理向度审视,学校单位内部治理既需要协调公共关系的公德,又需要理顺个人关系的私德。在本土语境中,学校单位运作脉络交织着公德和私德的流转,公德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补偿,私德需要一定的原则性底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组织的成功经验要归功于学校单位内部治理公中有私、私中有公的伦理模式,其失范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亦归咎于此。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公中有私、私中有公的伦理模式需作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56.
严格辨析社会公德概念的历史缘起,明确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准则、公德、私德及公德心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全面完整地揭示社会公德的基本结构和深层内涵,乃是准确把握社会公德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科学性等特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先就"私德"与"公德"的概念以及内涵做系统的解读,接下来剖析了我国传统"私民"社会的"公私德"价值观特质,最后就如何重构现代公民社会中合理的"公私德"维度做出全面的剖析和对策建构.  相似文献   
58.
习近平关于师德的重要论述包含大德、公德、私德三重意蕴。习近平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育人的根本在立德,明大德体现师德的国家意志,凸显师德的政治灵魂和人民情怀;守公德聚焦师德的价值共识,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强调教师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严私德是传统美德的创新转换,突出教师个人修养的境界,强调教师不言之教的示范。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师德意蕴的既有认知,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9.
目前,国内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应用伦理学的兴起、社会伦理学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对思想史的挖掘、比较伦理研究等方面。具体到管理伦理研究的层面,管理价值排序、管理道德决策、管理社会责任、管理伦理文化差异和普遍性的关系、管理现场中的伦理等问题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0.
中国传统的道德发展历程是"从私德到公德"的过程,我国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理论上应达到"公德"阶段,因而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准和综合素养,打造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