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5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丁宏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2):51-52
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使唐代知识阶层更多地失去了科学研究和创作的自由时间和自由心灵,使唐文化在繁荣中隐现出明显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2.
本认为应当重新正确认识我国的科举制度,并从科举制度是具有相对先进性的人才选拔方法、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化教育与政治兴衰起了巨大作用、科举制度对西方建立现代官考试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3.
苏晨 《广东教育》2005,(12):26-27
今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有同学写信给《高中》编辑部,问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和“八股”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4.
<万国公报>是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重要舆论阵地.传教士非常关注中国的科举制度以及科举教育,他们批判科举考试内容的僵滞狭窄、空疏无用,提倡用实学来选拔人才.<万国公报>暴露了科举制度弊端,增强了变革科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5.
安娜 《教育家》2004,(1):41-42
中国近代学校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06.
唐代科举是中国科举制成型期,在此期间把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具体的条例明确地规定下来,使科举成为一种选拔文官的制度。在整个科举史上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科举,就科目来说种类繁多,及第者和落第者的情状万千,及唐代作为科举制的发展时期具有它的不完善性。  相似文献   
107.
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其影响波及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并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科举废止一百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总结科举制度的千秋功罪,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科举制度的废止与科举学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为现实考试制度提供历史借鉴,是海内外科举研究学者的共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宗旨,2005年9月2-4日,在中国科举制废止百年之际。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08.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相似文献   
109.
刘海峰等先生提出“为科举制平反”,其理由不能成立。评价科举制的好坏,应看其在不同时代对中国社会生产力作用如何,不能以“古代多数人”或几个名人的言论为依据;科举制度下确有一些能人被选出,但被淘汰、扼杀、扭曲的人才更多,以致造成人才大匮乏的局面;科举制使若干“田舍郎”登上了“天子堂”,这种公平只是表面的,实际是通过对中上层官僚队伍的“换血”,巩固了封建皇权,从而为专制主义的社会苟延残喘补充活力。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从明代小说和戏曲的作者人数、作品题材、主题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明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认为科举举人、进士参加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对提高小说、戏曲的社会地位,推动明代俗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最后,文章还对科举八股考试文体对文学和社会文风的影响.认为八股作为辅导读物的泛滥一方面增加了社会读物的种类,同时也助长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社会华而不实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