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2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碉楼"是加拿大华人作家张翎在2009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金山》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意象载体。小说内的"碉楼"是解读其小说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文化维度讲,碉楼是一个维系传统文化的城堡,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的墓碑;从性别维度讲,它是一面维护女性的安全围墙,也是一个让女性虚妄等待的囚笼。"碉楼"成为意蕴丰富的具有性别与文化内涵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32.
也许是等待     
也许每段情感背后都有心酸的隐藏,最哀伤的不过也就是把这种心酸重来一遍。重逢,也许是喜悦,也许是哀伤,也许只是散落在风中飘摇的平淡,留着回忆的伤痕。就像秋风再次吹起,吹起了那摇曳的落叶,吹走了岁月的落叶。可惜的是,人生就是这样的残酷。重逢给了我们再次回忆的痛苦……  相似文献   
33.
等待三天     
《档案与社会》2007,(5):1-1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34.
等待一场雪     
金俑 《湖北档案》2010,(12):33-33
冬天降临了,一切都似乎变得萧瑟与无奈起来。冬天的眸子含着孤独.除了冷冷的寒意便是莫名的企盼。企盼天降大雪,苍茫大地。  相似文献   
35.
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户,医院的走廊里纷繁而静谧。忽然间,几个人、一辆手推车出现在走廊尽头,上面躺着一个男子,他是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的。病人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医生掰开病人的眼皮,瞳孔已经开始放大,生命将无  相似文献   
36.
时间的囚笼--从文本的时间因素谈《等待戈多》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时间入手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深刻寓意。时间在该剧中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反映着“二战”后由于终极价值的解体而弥漫西方世界的失落感和迷茫感。它的存在形式揭示了人生的无意义。为了继续活下去,人们不得不选择遗忘,而遗忘的尽头却是精神的死亡。这部剧寓言式地刻画了处于物质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夹缝之间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痛苦,在遗忘的荒野上呼唤着思想的回归和生命意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37.
物理课堂中的"等待"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分别从物理课堂"等待"的必要性、"等待"的应用策略和"等待"的实施条件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阐述了"等待"让物理课堂更精彩,"等待"使教学课程更高效。  相似文献   
38.
5月市场下跌超8%,特别是近一周的快递下跌,加剧了恐慌情绪的弥漫。华富基金发布的6月策略中指出,通胀是市场担心的主要因素,但目前看来,过度紧缩的概率  相似文献   
39.
等待戈多》里的两个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疑是两个卑微又低贱、可怜又可悲、浑浑噩噩的角色。照说不管卑微还是崇高,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纵然大事做不好,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不难。如果什么都不做,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地度日,岂不白活一遭?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就是这样白活着。他们焦急地等待戈多,却连戈多是谁也不知道,岂不荒诞?弗拉季米尔说:"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谁没有过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只是"一辈子老  相似文献   
40.
“以意逆志”是一种传统的解释方法,它源于孟子,经过东汉赵岐与北宋孙炎的丰富和发展,成熟于南宋朱熹。朱氏认为“逆”是一种复杂的等待方式,“以意逆志”既是一种诠释方法,也是一种读书方法;“以意逆志”的运用,解决了很多经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