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长弓 《上海集邮》2013,(5):26-27
本文展示笔者收藏的几张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极限片。虽然它们并不足以反映当时的德国极限集邮发展状况,但是,由此还是能或多或少地管窥那个年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2.
又随便翻翻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12,(11):32-35
我很羡慕林衡夫、陆游、许恩浩、周光复先生,他们有那么好的航空、航天邮集。那得花多少钱哪!唉,我辈凡夫俗子,望尘莫及,只能望洋兴叹了。如果有《鸟》的专题邮集也不错呀!一旦被人奉为"鸟王",原始森林如在家中,自然可以陶冶心境……可惜,鄙人没有。人——陆地上的两足动物,不如空中的鸟啊。人即使有"空军一号"总统座机,有"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还是比不上雪山悬崖上的雄鹰,比不上万顷波涛上的海鸥,那样的自由、自主、超脱、随性。每当窗外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对我发出啁  相似文献   
93.
寰宇 《今日科苑》2012,(2):58-60
1、利塞·迈特纳:发现核子分裂,却与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擦肩而过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迈特纳(左)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亨(OttoHahn)(右)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迈特纳因为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驱逐出纳粹德国。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亨继续合作。她的自传和两位科学家来往的邮件显示,是迈特纳指导亨实验,并且最终发现了核子分裂。  相似文献   
94.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是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因此,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的铁蹄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几乎横扫欧亚大陆。它们在对外穷兵黩武、对内专制独裁的时候,更需要一套强大、系统的理论为自己提供“背景支持”,以吸引、煽动民情或曰动员民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95.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0):26-26
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中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等等。  相似文献   
96.
1.利塞·迈特纳(1878-1968)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迈特纳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迈特纳因为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驱逐出纳粹德国。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奥托继续合作。  相似文献   
97.
钟雯琪 《课外阅读》2009,(15):46-47
一只老鼠葬送数百市民 1940年6月中旬,纳粹德国侵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后,经常遭到法国爱国力量的袭击。1941年的一个夏夜,巴黎全市突然停电,全市顿时陷于混乱之中。德国司令部判断全市停电是法国武装力量进攻前的预谋。于是,德军连夜紧急从本土向巴黎增援了一个机械化师的兵力来加强戒备。德国人惶惶不可终日,熬了几天,却并未遭受袭击,于是气急败坏地杀害了数百名巴黎市民。事后查明,停电原因是发电厂开关闸刀仓的电线被老鼠咬断而造成供电系统失灵。  相似文献   
98.
正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可算得上是一对超级好基友了,一个在西方搅和到整个西方世界天昏地暗,一个在东方搅和到在东方的西方世界天昏地暗。可是,作为中国战场上的主要力量——中华民国政府,当年也曾和纳粹德国有过一段相当甜蜜的蜜月期,而且,德国还曾经帮着调和中日关系来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共同利益促使中德走近那还是1918年的时候,德国人在一战中战败,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当然,这也包括了当时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不仅如此,德国军队的数量还被战胜国限制在十万之内。  相似文献   
99.
正中国学术界对于"国家"的认识和讨论乃至争议,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西方语境下"国家"概念的解读基础之上的。从这一点而言,西方的"国家"是中国学人进一步讨论"国家"内涵外延等问题的逻辑起点。不过,即便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以及对"国家"的认识,并不拥有统一的过去。倘若承认这一点,对于各国历史中的"国家"加以梳理,便绝不是无的放矢的准备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观察"国家"的通用方式:一是观察"国家"对内的权力分配关系,其中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