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32篇
科学研究   221篇
各国文化   103篇
体育   254篇
综合类   18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墨子学说     
墨子学说以救世为旨归。墨子从出诸社会的意志、功能和基本利益出发,为社会设计了一套符合理性、正义的“天志”“贵义”原则,用以为建设合理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这一原则体现于社会政治层面,便是“兼爱”的价值内容。他强调“行兼”,主张身体力行,把“蹈义”“利天下”作为实现其思想学说的活动层面的保证,这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光芒。  相似文献   
102.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善于观察,则是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在科学史上,凡有成就,无一不是十分重视观察的作用。如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  相似文献   
103.
当代语言科学解释人类的语言现象大体上说有两种理论前提。一种是形式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建立一套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试图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还有一种就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提出一套心理分析的手段,试图从语言外部去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正因为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是对立的,所以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前提主要也就体现在与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区别上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4.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展?向何处深入?徐培汀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认为新闻既有术理,又有学理,不能如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5.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是不对的,但全盘肯定也不对,应该运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有的可以直接继承,拿来运用;有的则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运用;有的就要彻底抛弃,不可继承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106.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07.
先秦是思想争鸣的时代,思想的演绎完善需要语言的支持,而单音词已经不能全面的反映诸家的思想,这是词语双音化的社会背景。《庄子》上承《老子》下开魏晋玄学,只有双音词能充分表达深邃玄奥的哲学思想,细致准确地区分相近的哲学概念,这是《庄子》中含有大量双音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8.
《诗经》二雅与竹简《老子》的契合主要表现在写作旨趣相近,表现出“绝智弃辩”的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所不同的是:二雅所描绘的多是些具体的现象,而《老子》则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抽象的概括。两者的相同之处,反映了春秋时期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不同之处,反映了由西周到春秋学术个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9.
"无为"与无为教育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呢?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说明:一次,邓小平在某百货商场为孙子买了两打铅笔和两打橡皮,并对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改错的。"实际上,他用铅笔和橡皮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损益"的道理。很多人对老子  相似文献   
110.
如今,找工作,光有名校博士、名校硕士的"头衔"还不够,还得看大学本科即"第一学历"是否出自名校,这种"学历查三代"的做法,表面看似有道理,实质却很荒谬……一学历之有第一,也如门第之有第一。以门第论人虽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但毕竟破除久远。以学历衡人则风气所趋,正在行时。二以门第论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真个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其结果如何,有史为鉴,无须多说。以学历衡人,同样不能才称其职,才尽其用。须知会考试的未必会做事,学历高的未必学问通,何况学有专攻,硕士、博士多专于一科,甚至一科中的一门、一门中的一个领域,在非专业的领域,单看学历并不能决其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