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32篇
科学研究   221篇
各国文化   103篇
体育   254篇
综合类   18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书预告     
《全国新书目》2008,(23):77-77
追忆蔡元培陈平原郑勇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估价:40.00元"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就是"开出社会风气,酿成时代潮流,影响全国,收果后世"的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力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22.
徐培汀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的续编,介绍建国5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全书有55.2万字,分14章叙述。  相似文献   
23.
陈蔚 《中国广播》2006,(3):65-66
新闻评论早已是一门显学,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而脱胎于新闻评论的新闻点评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点到为止”的评论,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解读。在不同媒体中,新闻点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以广播而言,新闻点评实际上是伴随着新闻从“播”到“说”而诞生的,它既承担了以往评论、述评的某些功能,又有衔接、串联新闻,保持“主持式”新闻流畅的作  相似文献   
24.
侯利强 《新闻窗》2006,(4):91-92
毫无姿色、也谈不上才华的“荚蓉姐姐”,通过水木清华BBS红透网络半边天;默默无闻、貌不惊人的邻家女孩李宇春,通过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而一夜成名;策划者蒙牛集团销量飙升,天娱公司声名远播……。芙蓉姐姐“使用”网络,满足个人展示欲望;李宇春“使用”湖南卫视,成就个人梦想;蒙牛集团和天娱公司“使用”湖南卫视,提升品牌知名度,冲击市场制高点。  相似文献   
25.
儒家文化当然是有价值的,只是后人对它的价值认识不清。问题在于恰恰是儒家学说的伦理内容变成了官方操作的对象,成为治国工具。这种操作注定产生虚伪性,使儒家典籍变成一堆对于大众行为文化意义不大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6.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新时期对我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认真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我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孙嘉政 《文化学刊》2022,(9):114-118
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与创新是新世纪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贵生、养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主张,也是老子生命学说的核心话题。老子极其重视生命的存在与养护,明确提出了“摄生”“益生曰祥”等重要的生命养护理念及养生方法。对于“益生曰祥”,学者们阐释不一。本文立足于《老子》文本,在老子生命学说的视阈下,对“益生曰祥”的要义及老子重要的养生思想作以分析,寄望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益思想,助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现代健康养生。  相似文献   
28.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9.
马克思超越欧文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历史上工业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阶段的必然结果.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高度重视19世纪英国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批判与反思.基于改造世界观、重塑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和规范共产主义设计的三重逻辑,马克思全面剖析了欧文共产主义学说的形而上学本质,提出了替代欧文共产主义学...  相似文献   
30.
形上的引导--老子道家的道与传统武术的超越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老子之道的形上意义,历来颇有争议。不少人从本体论、宇宙论等角度进行阐释,笔者也曾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过思考。然而今天看来,从超验智慧的角度来理解,似乎更为合适。“逍遥乘化,自由自在,即是道,即是无,即是自然,即是一。以自足无待为逍遥,化有待为无待,破‘他然’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